第76章 震懾 (第1/4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近大家都很忙。閔翀忙著跟裴凜之交接水師, 蕭彧忙著為出海的船隻準備貨物和食物。
這次出海準備的時間要比上一次充分得多,所以貨物也要多得多。但這次出海的船隻也比上次多,共有四艘, 所以他們準備的貨物還是填不滿四艘大船。
出海之前,竇七爺帶著船隻去廣州和越州收購了足足一船茶葉和絲綢, 這些東西價格昂貴, 到了西域,幾乎能夠賣出十倍以上的價格。
若是能夠安全返回,那就真正的暴富, 這也是人們不畏艱難險阻要走絲綢之路的緣故,暴利讓人們願意去冒這個險。
二月底,閔翀帶著四艘裝載著絲綢、茶葉、瓷器、紙張、雨傘、小鐵器的船隻再次踏上南下的征途。
這一次出海的,除了上次出海的原班人馬,還有不少原來閔翀的海賊弟兄, 這些人常年在海里討生活, 都深諳水性和海洋的習性。
這一次, 吉山也當了一船之長,閔翀一直帶著他,打算將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
以後蕭彧稱王稱帝了,他要做戶部尚書,這海上貿易將會是帝國的一大經濟來源, 可不能斷了, 得有人繼續走下去。七爺年紀大了,吉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船隊離開之後, 崖州的學塾也開學了。
雖然做了不少的宣傳, 在各地修建學塾的動靜也不小, 但招到的學生並沒有蕭彧預想的那麼多。
呈現出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上學率高, 偏遠貧窮的地區學生少的現象,有的學塾僅有幾個學生。
這還是免費教育,若是收費的,怕是很多學塾都招不到學生。
百姓遠未認識到讀書識字的重要性。
儘管只有幾個學生,夫子也要上課,這有點類似於去偏遠山區支教。
蕭彧對學塾的現狀非常不樂觀,這些夫子都是為了能參加選拔考試才來的,如果一年後沒有透過選拔考試,不知道還會有多少人願意留下來繼續授課。
只希望選拔考試能夠刺激更多的讀書人報名來當夫子吧。
春耕早就開始了,崖州境內有小半百姓領到了鋤頭、鐮刀等鐵農具。
不是缺鐵,而是農具加工的效率太低,就算所有的鐵匠都被動員起來,日夜不休地勞作,產量也非常有限。更何況他們還不止打農具,還要鍛造大量的兵器。
這是典型的人才不足,儘管蕭彧已經非常注重培養新人了,產能依舊跟不上。
蕭彧這時候就會冥思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