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倭治倭 (第1/3頁)
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把戰報送回去之後,蕭如薰就一直待在石見明軍大營裡面處理明軍未來的駐紮事宜。
按照預定計劃,蕭如薰要留下一萬人駐紮在石見、隱岐島和佐渡島三地,石見為主要駐紮地,兩個島是附帶的,其中隱岐島只是單純的軍事作用,用作緩衝,所以蕭如薰最多隻安排五百到一千人駐紮在島上,而佐渡島因為有金山,需要安排大量俘虜去開礦,所以需要兩千人左右的兵力維持穩定。
而石見地區不僅要開礦還要駐守以防不測,所以需要最多的七千左右的兵力駐防,管理俘虜,管理開礦。
然而就算是這樣,蕭如薰也覺得這些兵力有些不夠,他最初的設想是兩萬人,但是考慮到軍士的思鄉情緒和補給運輸的耗費之大,蕭如薰還是選擇了一萬人的最低限度,畢竟糧食這些東西可以在日本就地耕種取得,但是火藥火繩火槍火炮這些東西是要從大明國內運來的,人數太多的話,朝廷負擔會很大,阻力也不小。
蕭如薰這些日子走遍了石見銀山的整個脈絡,看到了大小礦洞數百,知道這座銀山已經被之前的日本人挖走了不少,剩下的礦藏產量也不知道夠不夠五十年猛挖的,反正蕭如薰是不打算停手的,往死裡挖,也不打算珍惜人力物力,反正用的都是日本的東西,直接往死裡用。
整個石見在戰火之後還能蒐集到的青壯人口在四萬左右,老弱婦孺在十二萬之數,這是這些天明軍文書走遍整個石見統計出來的大概數字,蕭如薰大手一揮,四萬青壯全部押到各個礦洞開始開礦,女人集合起來,給明軍洗衣做飯縫製衣衫,老弱全部集中到田地裡面重新開始耕種田地,給明軍提供適量的糧食和蔬菜。
當然,如此這般壓榨這些人的勞動力,再加上明軍用暴力驅使他們做事,這些人難免會起來造反,蕭如薰可不打算在石見給日本人掀起一場革命運動,所以他別出心裁的制定了以日製日的方略。
明軍只安排少數兵馬在各個工地和田地裡面監視,主要負責驅使日本人做事的人,也是日本人,還是蕭如薰精心挑選出來的日奸,這批日奸一共有三百多人,領頭的是一個叫五郎的沒有姓的日本人。
這人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輪到他的時候,日本對朝鮮開戰,他被徵召入伍,去了朝鮮,但是沒登陸朝鮮,一直待在對馬島,在對馬島被明軍俘虜,然後投降了明軍,因為熟悉石見的道路,成為了光榮的帶路黨。
石見戰事平息之後,蕭如薰遴選偽軍負責人的時候,五郎就進入了他的視野,於是他召見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