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行路難(3) (第1/4頁)
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15章行路難
“皇爺,您該進膳了~”
忙碌的時間,總是過的很快,本伏案忙碌的朱由校,在被劉若愚小心提醒,抬頭看向窗外,才發覺天早已黑透了。
“天都黑了。”
朱由校放下硃筆,揉著發酸的手腕,不免露出苦笑,“朕這皇帝做的,連晝夜都顧不上了。”
“皇爺是心念天下。”
劉若愚低著腦袋,“皇爺每天……”
“朕若是不念天下,那還有誰會念及?”
朱由校從寶座上起身,活動著身體,“差人將兵部、戶部的奏疏送去,給王象乾、畢自嚴他們傳口諭,萬事莫要心急,事都是一件件辦的,有心就好,但也要兼顧好其他,別好心辦錯事,壞事。”
“喏!”
劉若愚忙作揖應道。
越是瞭解的越多,朱由校就越覺得時間不夠用,從萬曆朝中後期算起,尤其是萬曆三大徵,中樞有中樞的問題和隱患,地方有地方的問題和隱患,兩者就像一團亂麻,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纏越雜亂,想要悉數梳理出來,並非一年半載,也非兩年三年,便可以辦到的。
這就是大明最棘手的。
一方面各種困境和問題擺在面前,一方面各種弊政和隱患藏在背後,你顧得到這一頭,便顧不上另一頭,拆東牆補西牆,便成了萬般無奈下,明知會有更多問題,卻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還是要開源啊。
坐在羅漢床上的朱由校,看著眼前的飯菜,卻是一點胃口都沒有,對內的財政謀改,必須按畢自嚴的想法來,一步步的剝,一步步的調,不然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就可能成為害民之舉。
大明不能再亂下去了,也經受不起新的亂了。
只是大明的亂,除了遼東外,別的地方也在蓄勢,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有充沛的金銀儲備。
內帑這一錢袋子,是朱由校思前想後下,唯一能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
“差人去趟司禮監,將涉及蒙韃、朝鮮、東倭的案牘卷宗,給朕悉數調閱過來。”朱由校端起碗筷,對一旁服侍的劉若愚說道。
“奴婢遵旨。”
在想事情的時候,朱由校最煩別人打擾,服侍御前的日子也不短了,劉若愚深知自家皇爺的脾性,見皇爺開始用膳,劉若愚這才叫人進來,將御案上批閱過的奏疏拿走,同時將所下旨意逐一落實。
雖說朱由校沒有胃口,但飯還是要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