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魯豫督撫 (第1/3頁)
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496章魯豫督撫
“參加今歲會試的舉人,還真是挺多的。”
東暖閣內,朱由校放下那份名錄,露出一抹笑意道:“如此規模的參考舉人,稱得上極其少見啊。”
御前站著的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盧觀象、練國事、馬士英等少府職官,彼此間看了眼對方。
說實話。
即便是他們也都沒有想到,這場在天啟二年召開的會試,居然會有這麼多舉人參加,所謂的罷考風潮並沒有上演。
哪怕在會試召開之前,出現那麼多的事情,鬧出那麼多的輿情,但是赴貢院考試的舉人卻很多。
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有想不通的,為何跟先前所知的情況差別這般大?
其實似這樣的情況,朱由校太清楚其中的緣由了。
寒窗苦讀十餘載,甚至是更久,你可以說在這些讀書人中,或許存有迂腐之輩,守舊之輩,但是你不能將他們當做傻子來看。
能夠在大明科舉體系中,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透過鄉試這一級考試,獲取到舉人功名,那難度也是很大的。
朱由校並不否認一點。
儘管會試已經開考,這本應該是最重視的事情,但是相較於這些參考的舉人,朱由校更在意山東、河南等地受災的底層群體!
在舉人這個圈層裡,的確混有一些廢物,他們利用一些手段,冒著革除功名的風險,得以順利透過鄉試,但是絕大多數的舉人含金量還是較高的。
任何事情佔了大或廣,那事情做起來就難了,畢竟牽扯到的太多了,任何層面上的改動,哪怕是在細微的改動,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但是他們想得到重用啊,那還是要先透過科舉才行,這一屆的會試及後續要召開的殿試,註定是競爭極其激烈的。
朱由校收斂心神,看向御前所站諸臣,表情嚴肅起來。
這就是大明的國情!
是。
八股取士從問世到發揚光大,為何能在這片土地上紮根發芽,根本原因就在於能讓多數讀書人沉浸其中,叫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路,小農經濟下的獨特國情,註定了一切的前提都圍繞安穩而轉。
在革新科舉機制以前,廢除掉八股取士這一準則,採取全新的考試機制遴選人才,朱由校需要從中進行篩選,讓那些能用的人才晉升上來。
只不過對於朱由校而言,他奉行的治國之道,註定會跟多數學子進修的種種,是存在著偏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