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與卡勒布博士第一次爭論 (第1/3頁)
我為中華修古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和柏忠華是朋友。我想看看他的事業。”
柏忠華是柏傑生的孫子,岱石老人的兒子。
既然如此,他怎麼會站在英國人那一邊?
左佑佑心裡耿耿於懷。可是,理智又告訴她,卡勒布博士從賬本中看到的確實是這樣,左佑佑自己也看到了。確實每一筆支出都會給日本人一點分紅。
她相信這背後一定有隱情,可是,這隱情是什麼呢?
“柏忠華先生為您提供過萬泰和號的資料?”左佑佑試探著問他。
“是的,柏忠華先生是個很好的‘田野’物件。他睿智,坦誠,而且頗有語言天賦。我從他那裡瞭解了很多萬泰和號的史實。”
田野,指的是田野調查。這是一種學術研究方法,指研究者親身參與實地調查研究。
“我記得您研究朝鮮貿易?您的學生,姜世欽博士,他東亞經濟網路論著,此刻正由中華大典工作小組製作,真是巧合。”
卡勒布博士點了點頭。
“柏傑生先生提供的史料,對世欽的研究很有幫助。可惜。”他嘆了口氣,引用了一句中國成語,“英年早逝,世事無常。”
左佑佑小心地看著卡勒布博士。他看向車窗外,對著街景出神。
左佑佑仔細斟酌著要不要把話題轉到岱石老人柏大鈞身上。她想知道卡勒布博士如何看待柏大鈞,但她想了想,覺得此時不是談話的好時機。
車子駛入華夏書林的大門,卡勒布博士跳下車,伸手去撫摸華夏書林滄桑的細長牌子。
左佑佑發微信給簡行舟,告訴他準備接待,然後帶著卡勒布博士走進華夏書林頗有些古舊的小院。
“這棟小樓。”左佑佑指著小倉庫,“抗日戰爭之前用作大學的教師宿舍。”
“中日戰爭。”
左佑佑看了卡勒布博士一眼,思索一下,還是說:“卡勒布博士,我建議稱呼為抗日戰爭,更加尊重史實。”
“好吧。入鄉隨俗。”
這不是入鄉隨俗的問題,而是戰爭的定性。但左佑佑不打算再爭論:“抗日戰爭之前,那個方向有一所大學,後來被摧毀在戰爭中。但這棟小樓儲存了下來。一些學界前輩曾經在這座小樓中居住,比如收藏家柏大鈞先生。您應該很熟悉。”
“歷史悠久。”
卡勒布博士並沒有順著左佑佑的話提起岱石老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座小樓佔據了。
他和管理員大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