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1/3頁)
銀河燦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侍講官皆是翰林院出身, 無一不是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格物”之說又是儒家經典三綱八目中“八目”之基石,隨便扯出一個人來,都能說出一番高論。
一個姓崔的老翰林道:“宋時司馬光曾有一篇文章, 名曰《致知在格物》,臣以為將格物之理說得尤為透徹。其書有云, ‘格, 猶捍也,御也。能捍禦外物,然後能知至道也矣。’”
還沒等興王好好回味這一番話, 一旁又跳出來個高翰林, 反駁道:“格物之格怎麼可能是‘御’的意思?沒道理啊,敢問崔翰林可知其考據?”
正所謂文人相輕, 幾位翰林之間本就隱隱存了競爭的意思, 如今又是新給親王們上課,都憋了口氣想要在親王們面前露臉。
高翰林乃是南榜進士出身,他一向有些輕視像崔翰林這般北榜出身的進士,覺得這些人靠科舉取中未免過於簡單了些。
本朝科舉, 在立國之時原是全國統一取士,奈何洪武年間出了一件大事,洪武三十年的春試所錄五十一名進士全為南方人, 北方學子竟然無一人上榜, 當時就掀起了轟然大波。北方學子上書要求嚴查,覺得一定有貓膩,結果洪武皇帝親自查過試卷之中, 卻發現能上春榜之人皆是憑才學錄取,並無舞弊之事。
可這樣的結果自然不能平息北方學子的憤怒,洪武皇帝立刻重新考策問, 出了一張夏榜,這一回所錄六十一人籍貫全為北方,這才將這一碗水給端平了。
從那以後,大明的科舉便分了南榜、北榜分別取士,但士林之間皆有共識,北榜取士比起南榜而言,確實要簡單一些。為此,這些年甚至屢屢出現南方學子冒籍去考北榜的事件。
一年年南北榜出爐,朝中臣子也隱隱形成南黨和北黨。成化年間的首輔萬安便是南黨的魁首,而尚書尹旻、王越則屬北黨,兩黨之間互相拆臺、下絆子的事也屢見不鮮。
高翰林自然是見不得北黨出身的崔翰林在興王面前顯擺的,他微微抬高聲調,道:“臣以為,還是程朱二人所註解的格物為妙,‘格’即‘窮’也,取推究、窮盡之意。”
崔翰林冷笑一聲:“你說格為御字無考據,那你‘格’即‘窮’也就有考據了?請說來聽聽。”
這二人竟然爭起來了。
一堂課沒爭出個結果,下了學,回到翰林院,兩人又爭辯起來,試圖說服對方卻不能行。
翰林院諸學士這一向都比較閒,蓋因今年風調雨順、萬歲爺又不作妖。一閒下來,就愛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