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映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何不可?當一個人餓得沒有飯吃的時候,財產留著幹什麼?本宮能給他們一個用財產換取口糧的機會,已經是仁義之舉了。”司馬遹以一種毋庸置疑的語氣道。
“殿下說得沒錯。我看很多流民都是乘船從益州、梁州逃難過來的,如果他們真想在宜都落地生根,留著船幹什麼?完全可以用船來換取糧食啊。”王敦附和道。
“可還是有一些人身無長物,就那麼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自生自滅嗎?”荀綽辯解道。
“當然不會。本宮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為了甄別出那些有能力解決生計,卻不願意付出或者不願意捨棄的人。對於那些真正孤獨無依的老弱婦孺,該賑濟的還得賑濟。彥舒,你要記住,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每一顆糧食都是宜都百姓用汗水換來的,絕不能浪費,也絕不能養著那些魚目混珠、好吃懶做的人。”司馬遹鄭重道。
“殿下,臣明白了。”荀綽嘆了口氣,勉強答應道。
“處仲,募兵的事還是你來做,每個家庭最多招募一個人。對於那些不願應募的就讓他們拿出財產交換,具體值多少錢你們按照市場價來定,然後再賣給宜都市民換取糧食。”
司馬遹頓了頓又道:“這個過程,本宮只給你三天時間。三天之後,如果某些家庭實在不符合招募的條件,或者拿不出絲毫財產交換糧食的,就全部交給彥舒來賑濟。”
“臣遵命。”王敦和荀綽齊聲道。
“當然,這都是便宜之計。以後,我們面臨的流民只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必須有長遠之計,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屯田和授田。”聽到這裡,王敦和荀綽若有所悟。
“所謂屯田,是針對士兵而言。隨著我們招募計程車兵越來越多,完全依靠百姓來供養是不現實的,必須拿出一部分田交給士兵去耕種,最後實現自給自足。”司馬遹繼續道。
“下官記得,當年的魏武帝就這麼做過,所以他的軍隊從不缺糧。”王敦插話道。
“是的。處仲可以好好研究下,怎麼因地制宜開展屯田。”
“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負所托。”
“至於授田,主要是針對百姓而言,由彥舒具體負責實施。宜都雖然有將近三分之二都是山地,但自夷陵到夷道,土地還是非常肥沃的。對於那些為富不仁的大戶,可以適當的收回部分土地,再拿出部分官田,將他們授給無地的百姓或流民,如果是流民,可以由官府提供半年的口糧和種糧,甚至農具,半年之後就可以自給自足了,還可以收取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