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酒杯,趁著酒色蓋臉,對幾員大將說:哥幾個都是朕信得過的人,就怕你們手下的人,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這幾員大將一聽,連忙趴在地上磕頭如搗蒜,紛紛請求交出兵權。這在歷史上,就叫“杯酒釋兵權”。一頓飯一杯酒,就解除了權臣的兵權,鞏固了自己的政權,這可真是太值了。
其實請客吃飯這事,原本就是極其重要的交際手段和外交手段。中國有個成語,叫“折衝樽俎”。“折衝”是折退對方的戰車,“樽”是酒杯,“俎”是砧板。折衝樽俎,就是在酒宴上克敵制勝,當然高明得很。公元前279年,趙國和秦國的國君相會於澠池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十三里。喝到半醉時,秦王借酒發瘋,要趙王彈小曲兒。趙王在宴會上“拉不下臉”,只好勉為其難,結果被秦國的史官記錄在案,很沒有面子。作為報復,趙國的上大夫藺相如則強迫秦王“演奏打擊樂”,並大聲招呼趙國的史官:記下來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咱們大王敲瓦罐兒啦!這一回,秦國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趙國則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所以回國以後,藺相如的官位,就排到了武將廉頗的前面。
打仗在餐桌上,政變也在餐桌上。比如春秋時晉國的驪姬要謀害太子申生,搞掂權臣裡克的辦法便是“特羊之饗”殺一頭羊請裡克吃飯。吳國的公子光要刺殺王僚,辦法則是請他來吃太湖叉燒魚。叉燒魚是當時的一道名菜,有一整套專門的烹調技術,光的廚師實則殺手專諸學了三個月才學會。僚聽說有叉燒魚吃,欣然前往,卻沒想到專諸一把短劍就藏在魚的肚子裡。結果自然是叉燒魚沒有吃到,自己反倒成了“又燒魚”。
請客吃飯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好處,——既能拉關係,又能搞陰謀,還能公然殺人或預謀殺人,當然也就成了中國人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時時可以祭起的法寶。甚至在與洋人辦交涉時,往往也都照此辦理。可惜洋人未必都“吃”咱們這一套,每每心中抱怨耽誤時間。正式談判時,也不因為“吃”了咱們的便稍有讓步。“鬼子”的確不懂中國國情。他們不知道,中國人甚至在與上帝和神靈們打交道時,也是要請客吃飯的。從這個角度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