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冬電”前一段時間,宋教仁與孫、黃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並不在一處,國民黨不可能做出“忽主舉宋任總理”的決定。事實上,就在“冬電”發出前幾天,報紙仍然報道:“國民黨則種種主張不一,首以黃氏為大總統,否則以黎氏為大總統,以黃氏為副總統,而實權為黃氏所握;再次則以袁氏為大總統,以黃氏為國務總理;如形勢上有變更,萬不得已時,則以宋氏為國務總理,維持勢力。”[89]可見國民黨並未確定宋任總理。
為了藉機索款,應夔丞又絞盡腦汁編造了“已向日本購”得“孫黃宋劣史”等材料的曲折細節,向趙秉鈞報告說,他的計劃已經被孫中山知道了,孫中山要黃興遣“馬姓”到日本重資買毀,他所派購得“劣史”者一方面向“馬姓”索要30萬元,另一方面“陽許陰尼”,在獲得3萬元後,又電告第三方要挾“馬姓”,使得“馬姓”顧此失彼,“雖百倍其價”,終於沒能買毀“孫黃宋劣史”等。應又自誇,此事之所以能做得如此“變象萬千”,使孫中山等“無計設法,無從捉摸”,是因為他曾在南京政府供事,知道孫中山“除空言邀譽外,直是無一政策”,黃、宋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應在“冬電”中說,購得“劣史”者向“馬姓”索要30萬元,實際上就是暗示趙秉鈞,需要花30萬元才能得到“孫黃宋劣史”等。然而,從後來情況看,政府並沒有收到這些材料,事實上也根本沒有這些材料。應夔丞說“擬從橫濱發行”,其實是因為他心裡知道,根本沒有“劣史”可以購回國內,說“擬從橫濱發行”不過是要掩人耳目。正因為是虛構的,所以我們將會看到,洪、應合作的這篇“激烈文章”,不久以後就無法寫下去了。
在洪、應的構陷計劃中,還有一點須格外注意,即該計劃的詆譭物件雖然包括孫、黃、宋三人,但很顯然,孫、黃只是陪襯,宋教仁才是主要目標。這是因為,同盟會於1912年8月改組為國民黨主要是在宋教仁積極努力下完成的,其後孫中山以主要精力從事於“社會事業”,黃興亦一度擔任湖北鐵路督辦。唯有宋教仁仍以主要精力從事政治運動,大力宣講其政黨內閣主張,併為國會選舉奔走呼號,輿論至有“在革命時代,宋實不如孫、黃,而在政黨時代,雖孫、黃實不如宋也”之說。[90]應夔丞特別告訴趙秉鈞“民黨忽主舉宋任總理”,其用心之險惡暴露無遺。在應夔丞看來,宋教仁是趙秉鈞保住總理位置的最大威脅,因此他不惜虛構事實,特別提出此點,欲以此來激刺趙秉鈞。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導致宋教仁成為應、洪陷害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