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晉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朝代,存在於936年至947年,歷時11年,別稱為石晉。以下是關於後晉的詳細介紹:

建立背景

後唐時期,石敬瑭作為河東節度使,因功高震主受到後唐末帝李從珂的猜忌,被多次削減兵權,甚至面臨被調離河東的危險,於是他決定起兵謀反。

建立過程

石敬瑭與手下將領劉知遠、桑維翰等密謀後,向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稱“兒”,並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的援助。在契丹的支援下,石敬瑭於936年在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不久攻入洛陽,後唐滅亡。

政治制度

後晉在政治體制上基本延續了後唐的三省六部制等制度,同時進行了一些改革和調整,如在宗室和官僚的分配上更加註重實際效果,避免過多裙帶關係,提高了政治經濟的運作效率;還加強了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重視法制和官民關。

軍事制度後晉延續了後唐的兵制,設立府兵和保甲制度,並注重選拔尚武、能武的人才,對軍隊進行改革和整頓,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經濟狀況

後晉在經濟上主要沿襲了後唐的徵稅鹽政及貨幣制度,並放寬鹽政,允許民間私下鑄幣。中原地區傳統農業仍在發展,但由於戰亂頻繁,經濟發展受到諸多阻礙。

文化發展

後晉推崇佛教與道教,編寫了《大晉政統》,樂舞也開始盛行,但因政權短暫且戰事不斷,文化發展整體成就並不突出。

外交關係

後晉早期尊契丹為主,向其稱臣稱兒,石敬瑭每年向契丹貢奉大量財物。石重貴繼位後,改變政策,稱孫不稱臣,還拘禁契丹使者、搶奪契丹商人財物,導致雙方關係惡化,最終引發戰爭,後晉也因此滅亡。

疆域範圍

後晉疆域極盛時大致相當於以今北京與山西大同為中心,東到河北遵化,北至長城,西界山西神池,南到天津、河北河間、保定以及山西繁峙、寧武一線。

滅亡原因

一方面,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行為使中原地區失去了重要的軍事屏障,後晉在與契丹的對抗中處於劣勢;另一方面,後晉內部政治腐敗,如杜重威等將領賣國求榮,帶領主力軍隊投降契丹,致使後晉迅速滅亡。

石敬瑭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892年3月30日出生,942年7月28日去世,沙陀族,太原人。以下是其詳細介紹: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官道豔途

官道豔途

佚名
都市 連載 1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