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菩薩蠻》是中國唐宋時期較為流行的詞調之一,具體介紹如下:

起源與發展

它本是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調名。據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其舞隊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不過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

唐五代時期極為流行,唐宣宗喜歡唱《菩薩蠻》詞,溫庭筠、韋莊等詞人有諸多名作傳世。到了宋朝,使用頻率仍然很高,張先、晏殊、晏幾道、蘇軾、賀鑄、李清照、辛棄疾等詞人都有相關作品。

格律特點

《菩薩蠻》是小令,雙調四十四字,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兩平兩仄。第一、二句為七言仄韻句,第三、四句為五言平韻。下片第一句為平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二句為仄起仄韻之五言句,第三、四句與上片後二句平仄相同,其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代表作品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以秋景起筆,描繪出山林煙霧瀰漫、暝色入樓的畫面,烘托出樓上人思鄉的愁緒,如“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情與景相互交融。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刻畫了一位慵懶的女子晨起梳妝的情景,透過對其容貌、服飾、動作等細節描寫,展現出女子的孤獨寂寞與哀怨之情,像“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一句,將女子的慵懶與惆悵表現得淋漓盡致。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與美人,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喜愛與留戀,同時也流露出漂泊難歸的愁苦,如“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生動地展現了江南的水鄉風光與人文風情。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作者由鬱孤臺下的江水聯想到當年的抗金斗爭,抒發了對淪陷區的思念和對朝廷偏安一隅的悲憤之情,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以景襯情,沉鬱頓挫。

“清平樂”是詞牌名,在詩詞領域較為重要,以下是具體介紹:

起源與發展

起源:“清平樂”這個詞牌最初可能來源於民間曲調,後被引入宮廷。關於它的名稱,一種說法是“清平”寓意太平安樂。

發展歷程:在唐朝時已有此曲,五代時期,花蕊夫人曾作《清平樂·宮怨》。到了宋朝,這個詞牌被廣泛使用,許多著名詞人都有以“清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人間政道

人間政道

岑寨散人
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夢中女神,一樁離奇詭異的墜樓命案,藍京和志同道合的秦鐵雁、莫勝男等夥伴為了尋求真相踏入漫漫仕途,開啟起伏跌宕又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
都市 連載 51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