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弘農河澗,聯軍兵營。
數十萬大軍人吃馬嚼,軍糧已經告罄。
迫於無奈,信陵君只能飲鴆止渴。
重新派出軍隊和軍需官,去洛邑和榆關,將王陳“還之於民”的糧食物資,再次“掠之於民”。
其實,自王陳帶人斷了聯軍糧道,還不講武德的“還之於民”後,就有人建議派出大軍確保糧道安全。
信陵君十分猶豫。
因為,正常對陣不可能出現王陳這種打法。在對方地盤,進行小規模突襲作戰,很容易被人包了餃子。
因此,這就對突襲部隊的首領和士卒的綜合素質要求極高。
王陳可以,但也僅僅只有他這類強人可以。
面對這類強人,防不勝防,又不得不防。
如果不能反制,聯軍這種體量大的陣營,反而會被拖死。
信陵君斟酌之後,還是同意了這個建議。
當然,他同意派兵,其實另有打算。
這次派出的軍需官已經不是信陵君的心腹了,而是一個不懂軍事的魏王寵臣。信陵君給他下達的任務是:“請百姓將秦軍發放的糧食交回即可。”
軍需官看著這個簡單且“溫情脈脈”的任務,還以為是信陵君向他示好,想收買他這個人才。便開開心心、信心滿滿的領命而去了。
當洛邑和榆關的老百姓還沉浸在喜悅中時,就忽然面臨大軍上門收糧,於是,他們只好紅著眼睛,吐出還沒捂熱的“不當得利”。
順利完成差事的軍需官,沒來得及志得意滿,就發現自己好像要沒了。
原因是,經過統計和計算,他發現這次徵糧,就是一個天大的陷阱。
首先是,糧食總量不對。
原來,糧食一出一進之間,損耗不小。
其次是,這批糧食在接下來的運輸過程中,還要大量消耗。
也就是說,這些糧食,甚至運不到前線,就得被運糧的隊伍吃光。
古來打仗,打得就是後勤。
損耗比最少也得是1比3。
就這,還是依賴水運的結果。
你說為什麼?
因為幾十萬人上前線,後勤得有上百萬人參與才能保障。
也就是說,運一旦糧食到前線,必須準備三擔以上才行。
這一次,對於聯軍而言,損耗比更是達到驚人的1比20。
(史料記載,蒙恬戰匈奴,後勤損耗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