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傑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深諳歷史水性的打撈——讀《亭長小武》〗
賀紹俊 原《小說選刊》主編 文學評論家
歷史從來都是我們驕傲的資本,我們常常會說,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歷史也因此成為文學的重要資源,這些年來真是歷史小說大豐收的季節,而從另外的角度看,歷史養育著當代文學。不是嗎,從三皇五帝、春秋戰國到唐宋元明清,在這條几千年的歷史長河邊,每個碼頭都擠滿了的作家。但多數作家只能說是站在岸邊,他們頂多從水裡撈取一些小魚小蝦就感到心滿意足,只有少數一些識得水性的作家能夠到中流擊水,能夠潛入水底,打撈到真正的寶藏。《亭長小武》(東方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雖然還不能說具有非常圓熟的文學性,但它的作者史傑鵬卻是一位把歷史瞭解透徹的游泳高手,這部小說正是他潛沉在歷史長河中的收穫。因此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它具有深入瞭解歷史的認知意義。我們一般遙望著歷史,只是看到歷史長河上面的漂浮物,而真正有分量的東西沉在河底不被我們所見,我們需要有深諳歷史水性的作家,將這些有分量的東西打撈上來。我把《亭長小武》歸入這一類。
我們從《亭長小武》可以看出作者史傑鵬對歷史非常熟悉,但史傑鵬並不是學歷史的,他的專業是古文字學。古文字學可能在一些人眼裡不過是陳穀子爛芝麻一類的東西,但陳穀子爛芝麻自有其價值,它之所以被人蔑視,無非是不能讓常人拿出去換來銀元罷了。古文字學也和歷史一樣屬於逝去的歲月,這使得史傑鵬輕易地進入到歷史的幽谷之中。更重要的是,文字相對於歷史來說,則是更為細小的元素,因此史傑鵬進入到歷史幽谷中他始終觸控的是歷史最細微的肌理,他沿著歷史的毛細血管一路進入到歷史的主動脈。這樣就避免了我們通常談歷史的套路。歷史通常被理解為一個大的框架,這個框架不過是由一些帝王將相支撐起來的,而所有的歷史細節都被這個大的框架篩選乾淨。於是我們談漢代的歷史,我們就以為必須從劉邦項羽,必須從蕭何韓信,必須從漢武帝,等等去確認漢代的圖景。然而史傑鵬卻是從一片片漢簡、一條條典章進入到漢代,他不受那個公共化的大框架所約束,於是他看到了人們不曾看到的歷史圖景。他告訴我們說,漢代是一個重法治的朝代。作者在小說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主人公小武拜退休的老吏為師,學習了三年的法律條文。他的老師不因此推薦他擔任青雲裡的亭長,亭長不過是一個小吏,但小武憑著他精通法律的優勢在仕途上越走越順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