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首腦還是不太願意接受蘭芳的政治改革的,他們還是更喜歡在自己的部落裡作威作福,順便看大猩猩和大狒狒呲牙。
主要作威作福這種事情一旦經歷過了,就很難戒掉,所以理智的人終究是少數。
大部分土著首領選擇了第二種方案,接受蘭芳對土地的度量和人口的普查,根據土地數量和人口數量向蘭芳政府繳納比之前少三成的保護費,享受百億補貼趙多多的補助,其他的一切照舊。
他們覺得這樣的待遇已經挺不錯了,能多留下三成的保護費供自己享用,日子比之前更好,何必去什麼漢城做人家的順民呢?
給你保護費,你保護我們,不就完了嗎?
只能說他們還是想得太簡單了,趙學寧只是現在還騰不出手而已。
整體來看,在政治改革的最開始,蘭芳政府在呂宋島的實控領土侷限於馬尼拉地區周邊,和甲米地、八打雁地方的個別地區,範圍並不很大。
只能說是初步在呂宋島站住了腳跟,得到了統治根基,且透過一些呂宋內部地區的軍事據點確立了軍事統治權,距離真正消化呂宋島成為本土,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趙學寧對已經掌控的領土進行有效的治理,並且把對這些地方的治理當作治理整個菲律賓的標杆。
比如經過一番調查之後,趙學寧調遣船隻回到漢城,去本土的工廠裡調集生產出來的農具送到馬尼拉來。
因為他發現呂宋島上的農民們所使用的農具實在是沒法兒看,按照蘭芳標準,他們使用的農具甚至可以歸類到燒火棍級別的。
木製的,石制的,鐵製的不多,而且質量很差,拿在手上輕飄飄的,讓人不禁懷疑這些鐵製農具裡到底含有多少鐵元素。
這還是馬尼拉周邊的農業情況,其他的一些部落裡,甚至還處在刀耕火種的時代,用石頭或者木頭製作農具都算是有技術含量的。
因此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極低,完全不像話。
趙學寧感覺不能接受這種情況,於是派人回去調集了大量蘭芳工業部出產的精良農具,然後還下令從一些集體農莊裡抽調富有農業經驗的漢人老農來給這些華人、土著人農民做農業教練。
農具怎麼用,農業技術怎麼掌握,怎麼運用到生產中,這些都需要有人傳授。
等第一批農具抵達馬尼拉並且分發到周邊華人社群的時候,這些華人農民用這些蘭芳產農具和自己原本使用的農具做了一下對比,立刻得出原先使用的農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