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錯誤,一個人犯錯不要緊,他影響不了很多人,但是我還有你們不一樣。
咱們是治理國家的人,咱們要是犯了錯,影響的人就太多太多了,所以萬事都要小心謹慎,該走路的時候,就要走一陣子,身子熱起來了才能接著開始跑,還沒走就跑,身子是受不了的。”
高致遠把趙學寧語重心長的交代聽了進去。
在趙學寧離開遼東之後,高致遠便調整了自己的施政方略,給部下更多的時間,不再強制要求一些任務必須要限期完成,就算必須要限期完成的任務也給了更多的時間。
他開始放慢了腳步,不再那麼急吼吼的催促著所有人一起往前跑,於是接下來的數月之間,遼東地區的發展態勢漸漸歸於平和。
原先被高致遠的高要求逼迫的疲憊不堪的人們也終於有了可以休息和喘息的機會。
事實上,這一次趙學寧在北部地區視察,也的確發現了很多如高致遠一樣急吼吼的想要幹出成績的官員,高致遠不是孤例,而是一種潮流。
一種奮力向上勇闖難關的潮流,這種潮流導致整個中華聯邦的勢力範圍內都興起了一陣拼命爭上游的微型“軍備競賽”。
幾乎所有行政官員都在埋頭苦幹,要做出政績,要幹出名頭,為此自己以身作則,帶著部下和老百姓一起狂飆。
他們的想法可能沒有什麼錯誤,他們都覺得自己需要更快更好的做出政績,以此獲得更加穩定的地位和更多的功勞,這樣以後也能夠升遷。
而且趙學寧提出的再造中華的口號也確實非常的鼓舞人心,中華聯邦正在大跨步的走在上升期,他們卯足了勁兒,想要大幹一場,幹出點讓自己能驕傲一輩子的成績。
比如在河南,當地的官員和宣傳人員大張旗鼓的喊出了三年治好黃河的口號,從上到下所有人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的修堤壩,各種發誓要徹底結束黃河肆虐決堤的歷史。
在山東,官員們和宣傳人員們喊出了一年開墾一百萬畝荒地的口號,號稱要把整個山東變成北方的湖南,成為北方糧倉。
接著還要大力發展出海捕魚行業,要在三年內,讓山東家家戶戶都能吃得上海魚,要讓海里的魚和各種海鮮成為老百姓日常的消費品。
的確那一個個的都是精力十足,豪情萬丈,再造中華在他們的嘴裡不僅是一段口號,在他們的手上那是實實在在的一份工作。
這種目標和追求,趙學寧不會否認,但是吧,事情也不能這麼幹。
從醫學角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