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賊人”橫行江面的時候,揚州知府才意識到有點問題。
但是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書麟那邊的具體訊息。
要說書麟也是倒黴。
六月二十六日,他就已經派人北上報信了,結果第一批次的人回來報告說沒有船,無法渡江,於是書麟趕著讓人造船,再派人去。
第二批次倒是有船了,但是船渡江渡到一半被正好路過的蘭芳六級艦一炮幹沉了,船上五個人全淹死了。
第三批次他們學乖了,趁著夜色悄悄渡河,終於成功了,幾次折騰下來浪費五六天的時間,幾公里的路途消耗了十幾個人,七月二日,才成功渡江。
送信人員抵達揚州府之後向揚州知府請求幫助,要把訊息告知朝廷以求援,需要他們用運河渠道給予幫助,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直達京師。
揚州知府當場就腦瓜子嗡嗡的。
本以為書麟可以派遣軍隊輕鬆解決掉這股膽大包天的賊人,結果沒想到書麟居然說自己屢戰屢敗,連鎮江府都丟了,江寧府還危在旦夕。
揚州知府怕了。
本來他立刻安排人給送信使者順著大運河往北送,事情也就了了,揚州府也不用承擔什麼責任,但問題在於,揚州知府現在還真的辦不到這個事情。
官府判斷出了什麼事情需要準確的情報,需要足夠的時間去搜尋證據,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然後才能得出結論。
可民間不需要。
民間對於突發事件的傳播,很有抽象派的風格。
民間對於突發事件的傳播很有意思的,五個人互相傳播訊息,從第一個人傳到第五個人的時候,訊息已經連親媽都認不出來了。
大運河被封鎖,南北漕運斷絕,第一時間感覺到不對勁的除了揚州官府,還有大運河的漕兵、漕工、船工們,包括商人們。
大運河作為一條聯通南北的經濟大動脈,承載的是給生產力不足的北方輸血的重大使命。
自元代以後,大運河的戰略意義就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級,且不說京師需要大運河提供糧秣、稅收,整個大運河沿線的所有地區基本上都要靠著大運河吃一口飯。
清政府的官方機構在大運河有很多官員、數萬漕兵,這些人都是靠著大運河吃公家飯的,除此之外,民間也有很多人靠著大運河吃飯。
幫助朝廷運糧,幫助朝廷運送稅收,運送各種行人旅客或者辦理要務的人前往北方,再從北方把人帶回南方,這是一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