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省親(二合一) (第2/7頁)
寫離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干政。
他是由巾幗不讓鬚眉的張皇后手把手教出來的,上輩子他對張後心存提防,說到底忌憚的還是張家手中的北門禁軍。
對嫡母本人,他既敬且佩,張皇后出身將門,于軍國事上多有見解。便是監國多年,邊事防務上他還是習慣與嫡母商討,有時得她點撥一二,真有醍醐灌頂之感。
上輩子死時,他也是深憾嫡母已不在世,若有她掌舵,定然可保社稷平安、萬民無虞。
沈氏的才幹打理後宮算得遊刃有餘,可前朝之事卻不能放心託付於她。
太子殿下宵衣旰食,忙得焦頭爛額,太子妃也是廢寢忘食,忙得不亦樂乎。
前日蒐羅來的傳奇集子都叫她看了個遍。
好在又到一年進士明經科舉之時,每日有許多新的行卷被達官貴人的門房、奴婢賣到書肆。
隔幾日她便遣個識文墨的黃門前去搜羅一番,每次都能有所斬獲。
不過她也不是鎮日不務正業,百忙之中抽空看了看尉遲越的家底,田產不少,倉廩卻空了一大半,她不用看帳簿,便知太子又拿私產去補貼國用了。
饒是她與尉遲越兩看相厭,她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個難得的賢明君主。
這一日,她囤積的書卷又將告罄,正要叫黃門再去一趟市坊,便有兩名長壽院的內侍,各抱了一大摞書卷來。
得知是尉遲越的吩咐,她不由詫異,舉賢任能事關國祚,後宮干政不是最犯忌諱的事麼?難不成因為沈家不行,所以沒了這重顧慮?
她不明白尉遲越此舉何意,但既然太子有令,那她也只好奉命行事,橫豎還省下一筆買卷子的錢。
待那兩個傳話的內侍一走,她便饒有興味地看起來。
連看了幾個卷子,水平參差不齊,她一邊看,一邊將卷子分作上、中、下三摞,以青筆勾出佳句,略作點評,一晌午便判了五六卷。
用過午膳,她小憩了一會兒,起來用了點茶湯和菓子,回到案前,又抽出一卷,剛一展開,差點沒叫菓子噎了個半死。
卷頭上赫然寫著“河陽寧彥昭”,正是寧十一郎的郡望和名諱。
沈宜秋連忙喝了一口棗茶,把梗在喉嚨口的麵食壓下去。
她捧著茶杯,指尖敲敲杯壁,莫非尉遲越是在試探她?
可根據她對尉遲越的瞭解,他不像是這麼無聊又小肚雞腸的人啊。
沈宜秋蹙著眉冥思苦想一番,忽然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事,尉遲越此時才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