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剪綵,召開會議,誓師大會……
為了確立高階學院的地位,趙宗武算是傾盡所有,所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進一步扭轉世人心目中的頑固觀念。
“侯爺此舉,對我華夏科研院有再造之恩啊!”徐光啟精神抖擻,神情中難掩激動,右手撫摸著那駁雜山羊鬍。
建立高階學院,除了對遼東地方發展有明顯幫助,同時也能為華夏科學院,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
宋應星亢奮道:“是啊!不說多,每年能夠提供90名初級研究員,這對於科學院的科研,都將會有質的飛躍!”
自東海鎮建立之初,趙宗武就已經開始蒐羅、集結各類科研人才,透過不斷搜刮大明京城、北直隸、山東、遼東等地匠戶,將他們源源不斷的輸送過來,並且現在這一過程依舊在進行。
北有葉超、沈煉、丁修等人,南有蓬萊商會馳騁。
透過這樣的大力扶持,東海鎮每年都吸納匠戶超兩千餘戶,當然這樣的頻率也在大幅度降低,畢竟大明的匠戶群體就那麼多,今天你搜刮這麼多,明天你搜刮那麼多,終究有搜刮完的時候!
因為擁有充裕的匠戶群體基礎,再加上從一開始建立科研所,趙宗武就一直誘導著科學的發展,到今天進駐華夏科學院的各類人才高達459人。
這還不包括隸屬在外的,華夏科學院·外院人才,以利瑪竇、湯若望為首的298名各籍傳教士。
華夏科學院,作為最高科學級別聚集的機構,趙宗武完全是按照厚後世制定的規則來辦的,以院士為最高階,以研究員為最低階。
院士、工程師、教授、博士、碩士、研究員。上述六個大的品階,又細分初級、中級、高階、精英級四類,選拔資格之嚴苛,那絕對是絕無僅有。
以徐光啟、宋應星、孫元化、畢懋康為首的高品階科學精英人才,也不過評了個高階教授。
在華夏科學院,當的最多的就是初級研究員,或許他們在地方上,那絕對是寶貝級別人才,但在華夏科學院就不一樣了,因為在這裡的人才,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自從當了遼東經略,趙宗武的生活變得異常繁忙,他為了能抽出這幾天寶貴的時間,已經連續五天,每天都幹到深夜,為的就是聽一聽、理一理,華夏科學院如今在科研一道的發展軌跡。
結束金州高階學院的相關事宜,時間已經過了正午,在孫傳庭他們的陪同下,簡單與徐光啟、宋應星他們吃過飯後,便開啟一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