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周恩來講故事 (第1/4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湘江東岸,紅五軍團三十四師進行著最後毀滅性的戰鬥,此時,油榨坪卻處在和平靜謐之中。
湘江血戰,雙方都受到了嚴重創傷。敵人,並沒有立即緊跟紅軍而至。中央兩縱隊,在油榨坪一帶,得到了一天寶貴的休整時間。周恩來從繁忙的事務中擺脫出來,緩步在資水河邊。下午三時的金色陽光,溫柔地撫慰著他。他深吸了一口氣,立即感覺到南方山林的空氣,純淨、清新,混合著落葉的芳馨,在溫軟的風中,一絲絲浸潤到他的肺葉裡,前天辛辣的硝煙味,已成了遙遠的記憶。
他一人走著,警衛人員與他拉開十五米左右的距離。他不知不覺地放慢腳步,迎面看到樹叢裡站著一個持槍的女兵,老遠就向他大喊:“你不能過來!不能過來!”
周恩來微微一笑,那個女兵他認識,叫王泉媛。“我們在洗澡……”
這裡的確是個洗澡的好地方,夾岸雜樹叢生,綠蘿紛披,庇護著一段寧靜的河灣,水深及膝。河面寬闊,水流平緩,不時傳來嬉笑和濺水聲。經常櫛風沐雨、風餐露宿的女兵們,並不怕河水的微涼,洗淨身上的塵泥汙穢,那是多麼愜意痛快。
周恩來轉身向回走,沿著彎曲的沙質的河岸,向一棵高大偉岸的白果樹走去,因為那裡傳來胡琴悠揚的樂曲。那是他所熟知的《梅花三弄》,音韻自由地舒捲飛揚,歡快明淨,又如泣如訴。音樂的魅力就在於某種情緒的高度抽象,它像一首蘊含著深奧哲理的詩。音樂具有最大的可塑性,不管你是喜是悲是愁是怨,音樂的波濤,都能把你的百端情感融入進去,昇華成一曲歡快的委婉的憂傷的歌,滌盪著你被日常事務沾染了的心靈。
周恩來從他身邊走過去,那個拉胡琴的業餘音樂家,正把自己溶化在音樂的天國裡,忘掉了人間。周恩來不去打擾他。那棵高大的銀杏樹,使他想到自己的故鄉。他並不敢十分確定跟前這棵生有扇形葉的樹就是銀杏,它和蘇北平原上的銀杏樹略有不同。
久違的故鄉,像個遙遠的夢境,資水潺湲北流,它是不是匯往長江?
他坐下來,想起幼年時讀的詩: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陳天華在日本蹈海自殺是可以理解的,那是他對黑暗中國深深的絕望,那是對中華民族沉淪的悲號。他也許算不上英雄,自殺不是戰鬥!只能在中華民族的大悲劇中加進一個小悲劇。正像四十七年後,為了控訴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