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大的棉紡業生產中心,因為臨近徐海的河南、山東,現在都是棉花種植的大省。
而東日本省的關東城市圈則發展成了絲織業的中心。這是因為日本列島是大周共和國本土最適合種植桑樹養蠶的地區,那裡的絲綢質量不在江南所產的絲綢之下。
從這四大都市圈的紡織工業佈局,就不難看出,現在大周共和國的農村其實也是工業化的一部分。那裡的生產和工商業城市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降低中原、河北等內陸地區的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也就成了整個國家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了。
而大力發展水運,在鐵路出現和普及前,自然就是唯一的選擇。
所以在過去的200多年中,遍佈中原、河北、山東西部的運河網路,都得到了精心的維護。
在蒸汽機出現後,人們最先想到的也不是鐵路,而是將蒸汽機裝上內河船隻,用於內河水運。
所以在共和226年的時候,遍佈中原的內河河道上,經常可以看到冒著濃煙的汽船拖著一長船沒有動力的木船,轟隆隆的往來航行。
因為蒸汽動力在內河運輸上的運用,使得中原運河系統的運力陡然增加,在為河南、河北腹地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也讓軍隊在中原戰場上的調集變得非常迅速。
徐海和燕津一帶的動員兵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透過內河水運送往河南前線。後勤補給物資,也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大批次的發往前線。
在這種情況下,大周共和國也就擁有了在河南戰場上大量集中兵力的可能。
不是十萬級別的集中,而是能夠集中上百萬規模的超大戰役叢集!
面對如此龐大的動員兵力和調動兵力的能力,西宋的那些身經百戰的軍事家們的謀略,完全不值一提了。
雖然在共和226年的10月、11月間,兩宋聯軍(主要是西宋軍),又在河南省的汝、潁、蔡、洛等州府打出了幾場比較漂亮的野戰。但是雖然冬季的到來,黃河進入了冰封季節,炸壩淹田的計劃完全破產。
兩宋聯軍也不得不在12月初開始了收縮。因為等到來年春天,周國動員的新兵都差不多完成訓練了,那可是幾百萬人啊!
對於河南戰場上的主力西宋軍而言,那麼多敵人根本是不可戰勝的。
而且在9月、10月和11月的連場戰鬥中,西宋軍也蒙受了很大的損失——沒有一場勝利是容易的,在3個月的交戰之後,單是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