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太宗 天可汗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軍旗在秋風中高高飄揚,他們的盔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自己也陣容齊整步調一致,展示著中華帝國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
突厥酋長們再次感到了震撼。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021I.jpg"/>
太宗皇帝卻輕輕揮了揮手,讓部隊後退,並以戰鬥序列留在原地。自己則打馬向前,與頡利可汗單獨談判。正史沒有記載這次談話的內容。但我們知道,兩年前,頡利可汗入侵時,秦王李世民是提出過要單挑決鬥的。這一回,皇帝李世民應該是義正詞嚴地指責對方背信棄義吧?
兩天後,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
長安解圍了,大唐得救了,各族人民也避免了一場戰爭災難。這是太宗皇帝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事實上,當時就有大臣攔馬勸阻。李世民卻說:這是我深思熟慮的決定。突厥膽敢來犯,無非欺負我們國有內亂且朕初即位,想必無力反抗。因此,只要鎮定自若,強虜一定不戰而走。
那麼,突厥撤退時,該不該追呢?
太宗的主張是不追。他說,我已經在突厥的退路上埋伏了軍隊,消滅他們易如反掌。然而,一旦開戰,雙方都會有傷亡。不能解決問題,反倒結下仇恨,何必呢?現在國家尚未安定,百姓尚未富裕,還是清靜為好。至於突厥汗國,不過烏合之眾。到他們分崩離析時,再一網打盡不遲。[28]
原來,唐太宗打的是政治戰、心理戰。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懂政治,才戰無不勝。有內亂,則必敗無疑。實際上,事態的發展也正如太宗所料,突厥汗國作為依靠武力威脅和掠奪致富而建立的鬆散聯合體,很快就無法維持下去,大唐的反攻也在充分準備之後發動。
貞觀三年(629)十一月,戰爭全面展開。不到半年,大唐軍隊即大獲全勝。西起陰山北至大漠的廣闊地帶,都被收入唐帝國版圖,頡利可汗則成為俘虜,東突厥從此滅亡。
訊息傳來,太上皇李淵非常高興。他說:當年,漢高祖被困於匈奴。今天,我兒子滅掉了突厥。我可是選對了接班人啊!於是,他召集王公貴族設宴凌煙閣。酒過三巡,太上皇自彈琵琶,唐太宗翩然起舞,歡聲笑語通宵達旦。
更讓太宗滿意的是,原本由突厥人統治的北方各族酋長一致推舉他為“天可汗”,亦即各族人民的“總皇帝”。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因此他笑容滿面謙虛地說:我是大唐天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