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官僚政治 科舉 (第1/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科舉是中華帝國史上第三種官員選拔制度,前兩種是兩漢的察舉和魏晉南北朝的薦舉。薦舉一般指大臣向皇帝推薦人才並負連帶責任的制度,漢代就有,本書則用來特指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察舉、薦舉、科舉,在中國古代都叫選舉——選就是選擇,舉就是提拔。這樣看來,現代政治生活中的選舉就該叫票舉或票選,只是選舉的一種。[16]
那麼,科舉有什麼獨到之處?
先得來看察舉和薦舉。這兩種選舉方式,常常被學者混為一談,其實區別十分明顯。首先,察舉的執行人是帝國的各級官員,從宰相到郡守均有考察推薦人才之義務。薦舉的執行人卻是多由豪門擔任、名為“中正官”的專職官員,這才造就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政治。
其次,察舉分科不分級,薦舉分級不分科。察舉將人才按照特長分成類別,比如才能卓異叫秀才,品行端正叫孝廉等等。這就是科目。薦舉則將人才分為品級,從上上到下下一共九等,所以又叫“九品官人法”。
但,無論察舉或薦舉,都不考試。
或者說,只考察,不考試。
結果是什麼呢?考察成了形式。東漢末年,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所謂人才,不少是假冒偽劣。漢靈帝則乾脆明碼實價買賣官爵,帝國也就滅亡。
南朝的情況也不佳。由於可以坐享其成,名門望族的子弟變得越來越腐朽無能。他們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尸位素餐翫忽職守,最後也連同王朝一起完蛋。
看錶現,生冒牌貨;講門第,出寄生蟲。不改革行嗎?
當然不行。但,辦法呢?
考試。
科舉是一定要考試的。透過由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來選拔官員,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可謂開現代公務員制度之先河。但,正因為史無前例,便需要探索。事實上,唐代科舉並不完全看考卷,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的推薦也能決定錄取和排名。而且,由於推薦是公開的,反倒不容易作弊。[17]
比如徐凝和張祜(讀如戶)。
張祜和徐凝都是才子,也都是詩人。他們要爭奪州考的第一名,便在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宴會上吟誦自己的詩句。張祜的名句是: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徐凝則誦曰: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張祜愕然不能對,於是社會輿論便一致認為徐凝應該摘取頭牌。[18]
然而中晚唐以後,世風日下,向考官推薦人才完全變成了營私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