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國許瓦本地區小城卡爾夫一個傳教士家庭,父母和外祖父母曾長期在印度傳教,使黑塞自幼受到東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薰陶,如作家自己所描述:“這幢屋子裡交錯著許多世界的光芒。人們在這屋裡祈禱和讀《聖經》,研究和學習印度哲學,還演奏許多優美的音樂。這裡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來自許多不同國度的客人,有外國的衣服和異國的香氣,有皮和藤做的奇妙箱子。”這種世界性氣氛對他一生都有重大影響。
黑塞稟賦優異,童稚年代便意識到了自己傾向寫作的詩意天性,他說道:“我很幸運,早在學生時代開始之前就已學到對於生活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東西。……我熟悉我們的家園故土,熟悉那些雞舍、樹林、果園以及手工業作坊,我認識樹木、鳥類和蝴蝶,我會唱歌,會吹口哨以及其他許多對於人生有價值的事情。……我從十三歲就明白自己要就是成為詩人,要就是什麼都不是。”然而,不瞭解兒子的父親卻強制他學習神學,以致年方十五的黑塞違抗父親意志逃離神學院而獨立謀生,從一八九二年至一九四年,他一面在工廠當學徒工,在書店當小夥計等,一面如飢似渴地大量閱讀書籍,為日後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黑塞的文學生涯始於詩,成名作卻是一九四年問世的長篇小說《卡門青特》。同年,黑塞與鋼琴家貝諾利結婚,並自城市移居農村。一九四年到一九一九年是作家第一個創作豐收時期,重要作品有:小說《在輪下》、《今生今世》、《鄰居們》、《彎路》、《克諾爾普》等,詩集《在途中》、《孤獨者的音樂》等,散文集《印度之旅》等。黑塞的早期著作大都充盈著大自然的清香,顯示出作者內心與外部世界的和諧聯絡,與之同時,這位喜愛孤獨思索的自然之子卻也早早發現,一切生物都在陽光下按照各自的生命規律活著,唯有人類卻受自己所制定框架的約束,屈從於未必全都正確的種種條規,便用自己的筆進行反抗,以維護個人的價值,《在輪下》是突出的例子,而本集首篇《狼》則從狼的符合自然本質之美,寫下了黑塞第一篇“狼”主題作品。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包括偉人,能夠掙脫自己等級的侷限和擺脫時代的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火驚破了黑塞的田園夢,他又從農村走進城市,在瑞士伯爾尼從事戰俘救濟工作,但由於撰寫反對戰爭的文章,導致“在自己祖國的報刊上被宣佈為叛徒”。妻離子散的遭遇幾乎使黑塞精神崩潰,迫使他對一切進行重新思考。作家獨特的“通向內在之路”誕生於他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