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分地才參軍的。現在不光見不到地了,也見不到家了。咱們拋家舍業別妻離子去送死,到底為了什麼?”文慶桐認為自己有道理。文慶安卻也說不出他哪裡不對。
“逃兵若被捉回來,是要受罰的!”
懲罰逃兵,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決議中早提到了:單純的軍事觀點、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絕對平均主義、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包括報復主義、小團體主義、僱傭思想、享樂主義、消極怠工、離隊思想)、流寇思想、盲動主義殘餘,其中包括槍斃逃兵制度和肉刑制度等等。
在1933年7月11日還發過一個《反逃跑十人團的組織與工作綱要》,開頭是這樣寫的:
為了開展反逃跑鬥爭,完全消滅部隊中的逃跑現象,最大限度保障紅軍的鞏固,依據方面軍首長第七號訓令決定,在各部各單位中組織反逃跑“十人團”。
這是在回憶錄中很少提到,甚至不可能提到的,但卻是當時的真實。諱避了真實情況,把粉飾過的歷史給人們看,是違背馬克思“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的要求的。虛假與欺瞞,是虛弱的表現。造假,可以葬送一代人,教壞一代人,汙染一個民族的靈魂。
那些久經戰陣的老戰士們,卻有一種戰鬥的焦渴,沒有仗打就覺得無聊,一聽說打仗,便歡欣鼓舞。這種具有原始的、神聖的英勇犧牲精神,也感染著新兵,很容易產生那種“活著幹,死了算”的拼命主義。
文慶安對那些開小差的新兵採取體諒的態度,而他自己卻剋制住這種沒出息的慾望,想成為一個有血性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漢!
文慶安的政治覺悟和其他戰士一樣,是明確而簡單的:“紅軍是窮苦人的隊伍,打土豪分田地,領導窮人翻身求解放,過上不受壓迫不受剝削的好日子。”在指導員上入伍第一課之前他就懂了。而且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當指導員當宣傳員了,就已經夠用一輩子的了。這就是他們頭腦裡的全部馬克思主義。
嚴格說來,這個道理之所以易學易記易懂,是建立在農民自身利益(打土豪分田地)基礎上的!農民不像一些出身名門的知識分子那樣,他們背叛自己的家庭、階級,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參加共產黨,追求的是偉大的理想和真正的信仰,所以他們的鬥爭來得堅決,視死如歸。
而中央蘇區中的許多農民,尤其是中農,當土地政策侵犯了他的利益後,他們立即反水,拿起槍來打紅軍!
農民的利害關係是明確的,目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