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 政客王導 (第2/3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是東晉皇帝不得不倚重王導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那個半身不遂的帝國實在是矛盾重重。權臣與權臣,士族與士族,都不消停。沒有王導這樣一個和事佬從中斡旋,他們的皇位其實坐不穩。
王導也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因此把政權的穩定放到了第一位。他在以丞相之職兼任揚州刺史時,曾經派人到各郡督察。這些按察官員回到建康後,便集體向王導彙報各處郡守的優劣短長,只有顧和一言不發。
顧和是顧榮的族子,他的意見王導當然很重視。
王導問:老弟聽說了些什麼?
顧和說:明公身為首輔,應該網漏吞舟,怎麼能靠收集風言風語和小道訊息而行明察之政呢?
王導恍然大悟,原來這才是江東世家大族的心裡話和政治訴求。他也很明白,作為外來政權,對江東本土的事情最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他對顧和連連稱善,弄得那些認真負責的官員甚感無趣。[31]
此後王導秉承的原則,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在晚年甚至什麼都不過問,只管畫諾。王導這樣嘆息說:大家都說我糊塗,總有一天你們會懷念這糊塗。[32]
這就不是政治家,只能叫政客了。政治家與政客的區別在於:前者多少有些理想,後者卻只有現實。那麼請問:王導有理想嗎?沒有。
但,王導大事不糊塗。
有一次,北方名士在長江邊聚會。當時風和日麗,江水滔滔,天地之間充滿詩情畫意。這時,座中一人卻喟然嘆息說:風景還是一樣的好,只是黃河換成了長江。
所有人都哭了起來。
王導卻沉下臉來義正詞嚴地說:我等正當同心協力報效朝廷收復中原,豈能像囚徒一樣哭哭啼啼!
此言一出,所有人又都收淚道歉。[33]
這事往往被看作王導光彩奪目的一筆,卻其實同樣出於現實的考慮。事實上,北方士族剛剛南下時,既沒有信心也沒有信念;而穩定人心鼓舞士氣的唯一辦法,是高舉政治正確的旗幟。所以,王導必須喊出“打回老家去”的口號。至於中原能否收復,卻未必是他真正想知道的。
他只知道,東晉王朝必須保住。
因此,當司馬睿要動搖國本時,他不能不管。
國本就是太子,這時的太子是司馬紹。司馬睿由於寵愛鄭妃,便想廢掉司馬紹,改立鄭妃的兒子司馬昱(讀如玉)。他甚至把詔書都寫好了,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萬無一失地昭告天下,因為贊成這方案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