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風尚 唯美時代 (第3/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求援。[6]
陶侃卻要殺庾亮。
這並非沒有原因。於私,陶侃認為顧命大臣的名單中沒有自己,是庾亮做了手腳。於公,蘇峻之亂確實是庾亮一手釀成。所以,當陶侃率領大軍來到溫嶠的駐地時,便明確表示不殺庾亮兄弟,不足以謝天下。而且,也只有殺了庾亮兄弟,蘇峻才會從建康退兵。[7]
當然,也有人說陶侃並無這種表示,只不過大家都這樣議論和猜測而已。但庾亮惶恐不安,則可以肯定。實際上這時的他,已經連逃跑的可能都沒有,只能接受溫嶠的建議,硬著頭皮去見陶侃。[8]
陶侃卻又意外地高抬貴手。
此事同樣是疑案,也眾說紛紜。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說法是:陶侃一見庾亮,就為他的風度神采所傾倒。不但馬上改變了態度,還非常喜歡器重這個漂亮人物。[9]
美能救人一命,這似乎是一個例證。
這當然未必可靠。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庾亮在陶侃面前主動而坦誠地承擔了釀成蘇峻之亂的責任,在“引咎自責”的同時又表現出極佳的風度(風止可觀),讓陶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看法,並表示出欣賞。[10]
可能嗎?
完全可能。
實際上此案與李勢妹妹的故事如出一轍。在那個案例中,真正打動南康長公主的,與其說是那姑娘的長髮拖地和面板如玉,不如說是她的“神色閒正,辭甚悽婉”。或者說,正因為她視死如歸,才格外地楚楚動人。
庾亮應該也如此。
事實上作為魏晉名士和當朝宰相,器量和風度之於庾亮簡直就是起碼的修養。他在與蘇峻作戰兵敗逃亡時,手下計程車兵射箭誤中了自己船上的舵手。當時眾人大驚失色如鳥獸散,庾亮卻從容鎮定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這樣的技術水平,怎麼能指望他打敗賊兵![11]
這就跟謝安在海上的表現一模一樣。
甚至直到晚年,庾亮也都維持著良好的風貌。蘇峻之亂後,庾亮離開中樞出任荊州刺史,駐節武昌(今湖北鄂州)。某天晚上,一群名士聚在南樓吟詩作曲。就在音調漸入高亢之時,庾亮帶著十幾個侍從來了。眾人正要起身迴避,庾亮卻說:諸位請留步,老夫也興致不淺。
於是舉座皆歡。
那是一個月朗風清的秋夜,參加聚會的也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後來被司馬昱用於制衡桓溫的清談家殷浩。庾亮和眾名士無拘無束地談笑風生,一任涼爽的江風把他們的高談闊論和歡聲笑語送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