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說淮海戰役一半以上的功勞是粟裕堅持打一場大殲滅戰,因為剛開始毛主席想淮海戰役只是個小戰役,消滅敵人十幾個師就可以了,但是被粟裕打成了最大的一場殲滅戰,一舉奠定了解放全國的基礎。
後來他在抗美援朝期間,先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其實是準備讓他統率志願軍做總司令,但是他因為身體有病拒絕了,後來由彭德懷統率了志願軍。粟裕是解放戰爭中第一能打的,殲滅敵人最多的,當然林彪統率的四野殲敵也不少,但是最艱苦的戰役都是三野打的,而且三野沒有後方,四野是背靠兩個友好國家,這邊背靠蘇聯,那邊背靠朝鮮。
粟裕將軍當時一直在內線作戰,一直在國民黨的核心地帶作戰,周圍都是敵人,在這種情況下,打出了一大片天地。所以軍迷們出於對粟裕大將的敬愛,就說粟裕大將被評為元帥。但是在評帥的時候有一道基本線,元帥不光是酬戰功,必須在紅軍時期就有很深的資歷,至少是軍或軍團級幹部。所以綜合考慮整個歷史,粟裕將軍雖然別的都夠,但在這一條上不夠,因為南昌起義的時候他只是個排長,紅軍時最高也只是十軍團參謀長。所以最終沒被評上。
這裡還有其他的原因,像羅榮桓元帥其實也不夠這條線,但羅榮桓元帥有兩個資歷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一是我們十大元帥裡有七個參加過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對我黨來說非常關鍵,但在我黨的歷史裡說南昌起義跟秋收起義共同締造了我軍,因為十大元帥裡只有羅榮桓元帥一個參加過秋收起義,所以他作為秋收起義的代表,被破格提升為元帥;二是我軍在元帥跟大將裡各放了一個政工人員,就是政委,代表我軍特色。元帥裡的政工代表是羅榮桓,大將裡的政工代表是譚政。
中央軍委曾經出過十三元帥、十四大將的名單,元帥還包括劉少奇、周恩來和鄧小平,但是這三位當時都已經在中央做領導人了,就拒絕了。於是後來大家就又畫了一條線說,現在離開部隊在政府工作的就不參與評銜了,所以很多人就沒評,因為離開部隊了,像李先念、譚震林,如果評的話也應該在大將裡。粟裕大將的戰功資歷在十大將裡遠遠超過其他九個大將,這也是大家老覺得粟裕應該評元帥的原因,因為另外九個大將跟粟裕一比差了好多。粟裕是大野戰軍統帥,另外幾位都是兵團司令級別,都是粟裕的下級,比他低了一級,有些人即便放到上將裡,排名也佔不到最前面。所以,粟裕當時在大將裡是鶴立雞群,但是放到元帥裡又確實不夠線,除非陳毅元帥不評,那粟裕大將有可能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