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時候是里根的副總統布什,因為里根只能連任兩屆嘛,但是整個局面是由里根奠定的。
<h3>| 開始推廣普通話 |</h3>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釋出了《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我一直以為普通話就是北京話,其實是不一樣的,像我現在說的北京話跟普通話很多發音都不一樣,我開始以為是總結提煉。直到我第一次去了承德,突然傻了,因為到那兒每個人說話都特別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裡面的播音員,人人字正腔圓。我就說你們這裡推廣普通話推廣得太好了,說得一點兒化音不帶,結果人家都看著我樂,說我們這不是推廣普通話,而是普通話就是承德口音,承德口音就是普通話的標準,說每次全國尤其南方挑播音員,幾乎都是來承德挑。因為他們都不用訓練,坐那兒直接念稿,只要識字,就能說得字正腔圓。當然這僅是我個人的見解。普通話有很多好處,但唯一遺憾就是,用普通話來唸古詩詞,很不好聽,很多韻押不上,很怪。後來我發現用廣東話念古詩詞特別好聽,尤其是念宋詞,我每次見到廣東人,都讓他念一遍“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非常悅耳,韻腳押得很漂亮,不知道是不是廣東話跟我們古時候的發音更接近一點。
<h3>| 上海有了第一輛有軌電車 |</h3>
1908年的2月6日,還是清朝,上海第一次有了有軌電車,那時候上海還有了發電廠,有了電話,率先向現代化邁進。那時上海有很多外國人,主要靠他們在推廣這些東西。我在德國看過一個西門子的廣告上說,中國第一輛上海的電車是西門子生產的;慈禧太后的電話——中國第一部電話就是西門子生產的;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用的那個話筒也是西門子生產的,等等,反正那時候的現代化東西幾乎都是外國人弄的。
那個時候,德國的東西確實是被全世界認同,而且我們非常信任德國的東西。在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中,曾經產生過一次大的爭論,就是說我們到底學德國,還是學日本,因為日本特別崇拜英國,全學了英國。日本跟英國很像,都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全靠海軍,所以日本全面學了英國。我們是一個大陸國家,當然和德國不像,我們這麼大,但是由於德國當時是迅速強大的後起國家,迅速超越了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當時是要趕超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所以我們學了德國,才導致用了歐洲大陸上德法通行的計量法。
我個人覺得德法通行的公制計量比英美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