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特意回來吃的,您關了店門,以後熟客來了怎麼辦?”
“哪還有熟客?都走啦,不來啦。”
老闆擺擺手,像個行動不便的老猿,慢吞吞地走到收銀臺,從抽屜裡翻出了一個巨大的塑膠資料夾,抽出幾張紙,“正好,你們小年輕眼神好,給我看看這個。”
喻蘭川擦乾淨手,接過來一看,是一份合同,關於拆遷補償的。
“這兩年孩子少了,十三中越來越爛,當然也越來越招不上人,好像是馬上就要跟別的學校合併了,合併完擴建,我們都得走,”老闆坐下,透過窗戶,他朝學校的方向看了一眼,又說,“也是好事吧,合併了以後就不叫‘十三中’了,改一改校風就好了。”
喻蘭川是看慣了合同的,大致一掃就能掃出好多點,逐條給老闆解釋,甘卿聽了兩耳朵,半懂不懂的,就跟老闆說了一聲,翻看起那個厚厚的資料夾。
裡頭什麼東西都有,老食客給寫的明信片、十三中每年運動會和校慶的照片……
喻蘭川拿鉛筆給老闆勾重點,老闆一邊等,一邊給甘卿解說:“那是個攝影師,走街串巷拍照片的,拍了我們家的門臉,回去那照片還獲了個什麼獎,也是件光榮事嘛,我特意把那頁雜誌留下來了。”
甘卿仔細一看,只見雜誌上果然有張小飯館的照片,得了個光榮的“鼓勵獎”,照片底下還有小字備註:“雖然作品技巧有所欠缺,但作者把鏡頭聚焦底層人民,還原了骯髒狹窄的陋巷,捕捉到城市邊緣人生活的一角,鏡頭感情充沛,拍攝者悲天憫人。”
“那個是有一年高考,十三中鹹魚大翻身,十五個人上了重點線,比前後好幾年加起來都多,真輝煌啊!學校門口貼出了大紅榜,我看著也高興,就給拍下來了。我兒子是上不了榜啦,只能蹭著別人家的喜氣跟著自豪。”
那張紅榜上寫了十五個人,其中十三個人的班級備註是高四某班——甘卿記得這事,她剛入學的那年,十三中招了個復讀班,以免學雜費為誘餌,騙來了一幫成績好的窮學生,復讀生為十三中破紀錄的同時,被這垃圾場耽誤一年,平均成績比頭一回高考下跌了二十分,於是輝煌的復讀班第二年就黃了,倒貼人錢,人家也不敢來了。
再往後翻,甘卿的手忽然一頓。
只見那是一張剪報,上面報道了一起殺人案,受害者姓名當然隱去了,照片還打了馬賽克,但甘卿仍然一眼就看了出來,那是衛歡。
“這個呀,”老闆探頭看了一眼,仔細回憶了片刻,“這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