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第1/8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婚將近,本應該是快樂的時候。
但師長的離世,給這幸福蒙上了一層陰影。
胤禔勸說:“顧先生離世前就遺憾沒看到你娶妻生子,你趕緊完成他的遺願,之後告訴他,你已經成家立業,了卻顧先生一樁心事。”
胤礽這才振作起來。
康熙很佩服這群前明遺民,就想給他們身後名,追封個什麼官職。
比如太子的老師顧炎武,一個太子太師太子太傅不為過吧?
胤礽趕緊阻止康熙。
顧炎武等人一輩子以明遺民自居,雖肯教導他,也只是希望華夏以後更好,並不是忘記和背叛前明。
尊重他們,就不該追封他們。
康熙嘆氣:“好吧,朕給他們立忠良祠如何?”
胤礽點頭:“還是汗阿瑪想得周到。”
張羅顧炎武等人身後揚名的事,認可他們明遺民的操守,落在了顧太監顧問行身上。
顧問行身為前明太監,康熙知道,他心中一直對前朝舊事難以忘懷。
這並不是顧問行不忠於康熙,也不是不忠於大清,只是那段時間的經歷,總會給顧問行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顧問行曾經向康熙請求過,待他年老之後,可不可以為當年闖王入京時蒙難的前明賢良立忠良祠。
康熙那時候就已經准許了。
胤礽知道,第一世中顧問行被康熙特准出宮養老,返鄉探親。從康熙三十八年到康熙四十年這期間,他在密雲等處為前朝忠良修建了忠良祠,還在寺廟中捐錢為前朝忠良祈福。
現在顧問行可能會提前養老,但這並不是康熙不信任他,而是更愛護他。
第一世康熙幾次親征噶爾丹,內宮中大小諸事都由顧問行處理。
史料中有留存康熙那段時間的書信,外事問監國的太子,內宮之事卻不是妃嬪和太后處理,而是交由顧問行。
胤礽第一世在監國期間也和顧問行交流良多,收穫良多。
直到三徵噶爾丹結束,顧問行才拖著垂老的殘軀,辭去總管太監一職,得以休息。
即使是康熙的心腹趙昌,也只是顧問行的副手而已。
至於後世各種清朝小說影視劇中出鏡次數最多的梁九功,便是在康熙三十八年後,即顧問行辭去總管太監職務後,才有被重用的記載,成為康熙新的心腹。
而魏珠,則是在康熙三十一年才進宮,於康熙四十九年後,即梁九功獲罪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