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毛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小尼雅這麼一說,我們三個人的目光立馬齊刷刷的望向了那懸在半空中的無頭石像。
只見,那尊石像從造型上看,他好似古代的一名武士,這本身並不稀奇。
稀奇的是,這尊石像竟然穿著一套實實在在的唐代“光明甲”。
說到這“光明”甲,我覺得有必要多提一句。
唐朝最高階的護甲,叫“明光鎧”,它的特點就是胸前有兩個金屬圓護,就像一左一右掛了兩面鏡子一樣。
在戰場上,磨亮的金屬圓護會反射太陽光,給敵人造成一定的困擾和威懾,就像漢代鏡銘裡說的“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時人將其命名為“明光鎧”。
“明光鎧”在漢末三國時已經出現,但因為製作技術要求高,比較昂貴,到南北朝後期才漸漸大量生產,到唐朝則一躍成為《唐六典》所載十三種鎧甲中的第一名。
“明光鎧”是唐朝最流行、最時尚,武將都追求的高階鎧甲,但也極少有人能夠用的起。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鎧甲也算是比較常見,只是正處於逐漸退出歷史潮流的時期,那就是“兩當甲”。
名字來源為“其一當胸,其一當背”,胸前覆一大片甲擋護身前,後背覆一大片甲擋護身後,所以叫“兩當甲”。
這種甲主要用作於騎兵的護甲,因為穿著靈活方便不妨礙馬上動作,在漢朝就有記載,但在南北朝最流行,到隋朝也還是軍隊的護具主力,到唐朝就不行了,漸漸讓位給更華麗更燒錢的“明光鎧”。
《唐六典》裡面記載的鎧甲還有:光要甲,細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子甲,馬甲。
甲穿著在身上的護具,當然還有拿在手裡的護具,主要的,自然就是盾牌,當時叫“彭排”,我國古代步兵使用的盾牌,就沒有圓形的,要麼是長方形,要麼是兩頭做成尖角型,那些圓形的盾牌,一般都是西方的國家才用的。
而此時我們眼前的這尊武將石像身上所穿的,正是大唐盛世時最高階、也是最值錢的“光明”甲。
這“光明”甲雖然經過了千百年歲月的洗禮,已經烏黑生鏽,可即便如此,仍無法抹去它身上自帶那種高貴氣質。
在這尊石像的身後,還揹著一個塊兩頭尖尖的彭排。
這種搭配雖然史學家眼裡有點不倫不類,但此時我們幾個已然顧不上那麼多了。
我疾走兩步將辛奈一身上的揹包,還有那把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