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大祿朝、沙俄和蒙古國交界地帶, 有一個依託集市發展起來的部落群。住在這裡的多是因戰爭、天災等被迫背井離鄉的災民,其中又以多國混血的“雜毛”為多。他們失去了所有土地、財產,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或以漁獵為生, 或專做往來各國客商的買賣。
本地並沒有多少固定店鋪, 自然也沒有正經大夫肯長期停留,人們得了病只能硬熬, 運氣好的能碰上途經本地的遊方醫生, 運氣不好, 只能等死。
但今年不一樣了。
聽說最近這裡逢五逢十會有中原高明的大夫來義診,不光不要診金,甚至還幫著聯絡中原來的藥材商人,許給大家成本價抓藥, 引得許多人慕名而來。
天剛矇矇亮, 一對父子早趕慢趕進了集市,熱出滿頭大汗。
“勞駕問問, 聽說有義診的大夫……”當爹的陪著笑臉問門口擺攤的攤主。
攤主瞧了他們一眼, “咋不早來?這會兒人都排了不知多長,頭晌未必趕得上呢。你只管往裡走,看見人最多的地兒就是了。”
當爹的一聽,又抬手往兒子腚上拍了兩巴掌, “再讓你磨蹭!懶驢上磨屎尿多, 老子這是為了誰!真是上輩子欠你的……”
小孩兒哇哇哭了幾聲,又被爹拎著胳膊抖了抖,虎著臉喝道:“在外頭少咧咧,還不快些!”
說著,父子倆漸漸走遠了。
果然如那攤主所言, 爺倆剛一進去就發現好些人都擁擠著西去,還有推著抱著的病人。
當爹的一看,知道必然是看大夫來的,心下著急,索性就兒子往肩頭一扛,撒腿狂奔起來。
等到了地方一瞧,好傢伙,密密麻麻全是人頭,一眼竟望不到邊。
也不知這三不管的地界怎麼突然秩序井然,眾人雖都滿面焦躁,踮著腳尖、脖子伸出去老長,卻無一人敢插隊。
當爹的抹了把汗,見有人挑著水過來叫賣,本就乾渴的喉嚨越發火燒火燎起來。他下意識吞了口唾沫,摸出水囊來給兒子餵了口,又覥著臉問:“老兄,前頭還有多少人?”
賣水那人近來賺了不少,心情不錯,聞言笑道:“頭回來吧?你這個著實有些險,今兒未必能捱上呢。什麼病?怎不早來?”
當爹的就道:“住得遠,還是前兒聽一處捕魚的老夥計偶然提起幾句,這才連夜來了。”
賣水的不以為意,指了指前面揹著鋪蓋的幾個,“瞧見了嗎?都是來問診的,那都跋山涉水,連夜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