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長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blockquote>
我學了八年的大提琴,我愛上它的時候已經太晚。
</blockquote>
“亨德爾和巴赫是同一時期的傑出音樂家,常常被放到一起比較。拋開音樂成就不談,亨德爾開朗健談,熱愛交友,人脈關係廣泛;巴赫則不善社交,嚴肅內斂得多。然而,亨德爾終生未婚,巴赫幾任妻子,一共生了二十個孩子。”
大學我上過一門課,叫西方音樂史,這是老師講過的一切知識裡,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段。
巴赫居然生了二十個孩子?!
一起選修的朋友問我,這些你都早就知道了吧?你學過八年的大提琴。我沒好意思搖頭。
這是我自己主動選修的課程,卻又非常牴觸去聽課,每一堂都是睡過去的。
我心裡隱約清楚是為什麼。
2012年末,我一個人去歐洲旅行,從柏林坐火車南下萊比錫、法蘭克福、慕尼黑,然後離開德國去奧地利過新年,在那裡乘飛機去了法國。有歐洲旅行經驗的好朋友勸過我,原屬東德的城市都比較嚴肅冷清,一個人去更冷清,不如把時間勻給慕尼黑或者巴黎,萊比錫就不要去了。
我說不行啊,不去柏林也要去萊比錫的,必須去的。
“必須”這兩個字,七扭八歪地鐫刻在一切有關大提琴的記憶上。我迫使自己去上不想上的課,繞道不感興趣的城市,彷彿這是我和它保持聯結的唯一方式。
我住在Kurt-Schumacher大街上,不知道是不是以德國政治家庫爾特·舒馬赫命名的街道。酒店距離中央車站很近,可以步行,只不過德國的街道基本都是麵包石方磚鋪成的,我跟著行李箱滑輪一起“咯噠咯噠咯噠”了十分鐘,腦子都絞成了蛋糊。
還好萊比錫很小,有名的教堂和博物館幾乎都沿著同一條主街道分佈,從酒店散步去巴赫博物館,只需要十五分鐘。
博物館是座敦厚莊重的二層小樓,16世紀末的巴洛克建築,有非常好看的鵝黃色外牆面,它的對面就是巴赫工作過近三十年的托馬斯教堂。從一扇不大的門進去,左側是售票的視窗,很像我們大學教務處的傳達室,走廊右側便通向博物館。
出乎意料地小。館內只有四五個聯通的展廳,沒有主燈,每個玻璃展櫃旁都有暖橙色的小地燈或射燈,每個房間各有主題,我在講他家庭的那個房間停留得最久,因為記得他有二十個孩子。
後來就站在一個陳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