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00碼內打個活人不是什麼問題,到100碼內更是指哪兒打哪兒。
砰砰砰……
散亂而密集的槍聲替代了之前整齊劃一的排槍聲音,三百六十支貝色麥步槍用最快的速度出圓錐形的彈丸,將舉著盾牌緩慢衝鋒的清兵紛紛打翻在地。因為不曉得子彈能否穿透盾牌,所以濟世軍的輕步兵們都選擇向清兵暴露在外的肢體開槍,那些被打翻的清兵並沒有死去,而是慘叫著翻滾下山坡。
“輕一連,上刺刀……”
眼見不少清兵滾到了跟前,韓四大聲命令一個連的輕步兵上刺刀準備捅人。在19世紀初的時代,輕步兵的線膛槍是不配刺刀的。不過到19世紀40年代,幾乎所有的線膛槍都和滑膛槍一樣,標配了刺刀,貝色麥設計的步槍,也不例外。
“放下武器!投降免死!”
不嗜殺是濟世軍的傳統,無論在婆羅洲還是到了中國沿海,都是一樣的。畢竟俘虜是可以“賣錢”的,或是由俘虜家屬支付贖金,或是賣去南洋當苦力,都是一筆收入,而抓到俘虜的官兵可以分到一半的收入。所以這些濟世軍的輕步兵只是咋呼,並不真拿刺刀捅人——這些滾下山的清兵都是捱了停止效果極佳的鉛彈,個個身上都有個不斷往外冒血的窟窿,疼都要疼死了,哪裡還有本事和敵人肉搏?這裡真是戰場,不是後世的電影電視劇,可以身中數十彈還生龍活虎的。因而幾乎所有滾落下來的清軍傷兵,都手軟腳軟被人捆了起來,愣是沒有一人反抗的。
而那位身為武術家的鐘子良鍾大進士,現在也一樣丟了刀牌在那裡抱著大腿乾嚎呢!這位鍾武術家不是很怕疼,也不是沒有受過傷,他又不是剛中的武進士,在行伍也十幾年了,大大小小的匪剿了不下十餘股,同江湖上的武術家也交過手,刀傷槍(紅纓槍)傷都受過,可沒一次像現在怎麼疼,還流那麼多血的。看來江湖上所說的“武功再高,也怕洋槍”還是有道理的……想到這裡,鍾進士的兩條胳膊就被人擰住了,脖子上還抵了把尖刀。耳朵邊隱隱約約聽見有人用廣東話在喊。
“韓上校,捉到一個大官!是藍色兒的頂子,三品官啊!”未完待續。請搜尋,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