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番抉擇,梁家夫婦決定把女兒留給國內唯一的親戚,在農村的遠房表弟,並把所有的現錢都留給了他,只希望他能幫著把女兒養一段時間,想著戰爭已經結束,老實巴交的表弟應該不會有什麼禍事。等到他們安頓好了,再來把女兒接走。
可是梁家夫婦沒有想到,他們這一離開,就是近半個世紀。期間他們先到臺灣,後到美國,幾番磨難,幾經掙扎,甚至失去了年僅三歲的小兒子,等到終於站穩了腳跟,想回國接女兒時,卻發現回不去了,因為國內開始了那場著名的運動,他們甚至連信都沒辦法寄回去一封。
梁家夫婦的心情一時後悔,一時慶幸,一時覺得全家無論如何都該福禍與共,不該把女兒丟下不管,一時又覺得三歲的兒子都沒能熬過去,才滿月的女兒又怎麼能在逃亡中保命?
事實如此,可梁老夫婦對女兒心懷歉疚,而梁青對父母有所怨憤,都是不爭的事實,四十多歲的女兒初次拜見父母,實在不是一件讓人完全感到愉快的事。
後來的話題相對輕鬆,大姨說母親如何的懂事,如何的優秀,如何在恢復高考就考上了大學(雖然只是醫學院的大專,但在大姨眼裡,那都是沒分別的大學生),以及又如何撐起來了這個家。
大姨一如既往對母親是全然的偏袒和愛護,大姨的爹孃在郝靚出生前就去世了,大姨幾乎是母親那邊郝靚唯一接觸的女性長輩,對她郝靚自然也是尊敬的,因此面對大姨的這種偏袒和愛護,郝靚的心情十分複雜。
郝靚和母親從小就不算親近。她的印象裡,母親是電視裡演的那種“事業型女人”,可是她卻一次都沒評上過“三八紅旗手”。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和工作上,家務是父親在做,孩子也是父親來帶,可父親還是很順利地取得了一系列事業上的成功。至於母親,她那麼努力,可這麼多年連個副高的職稱都沒評下來,很多大夫到她這個年紀早就成了專家,不用上夜班,而母親還要和一群剛畢業的住院醫一起鎮守病房,有時甚至主動頂替別人值夜班,只為在入黨的時候別人能為她說句好話。
郝靚不明白母親到底怎麼想的,又在堅持些什麼。隔壁張教授家的妻子,只是個普通的紡織工人,可是人家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天天變著花樣做好吃的。每次飯菜香味兒飄過來的時候,就是郝靚最羨慕張家小胖子的時候,她無數次地幻想自己也能有張伯母那樣的母親。儘管父親從未說過,可她相信,父親也會希望能有那樣的妻子,而不是現在這樣父兼母職,開完學術會開家長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