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人瞪著眼睛,一臉懵逼。
好好的節日,怎麼還哭上了。
不就是一首詞嗎?
最先開口那位老臣有些哽咽,他朝朱棣拱手問道:“陛下,不知這首念奴嬌,是哪位同僚所作?”
朱棣的臉上也有些感慨,他出生時,恰逢那個動亂時代的末期,彼時朱元璋雖然已經控制了江南地區,但中原大地依舊肆虐在韃子的鐵騎之下。
所以他很能理解這些老臣的心情。
一個民族,從連名字都不配擁有,
只能用數字,二七,一六,重八為名,發展到現在能作出這等華麗的詩詞,其過程之艱辛,唯有他們這些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他搖頭:“今日即興應試作詩,紙上並未署有姓名,這首詞是哪位愛卿所作,朕也不知。”
隨後繼續說道:“朕欲定此詞為今夜之魁首,諸卿可有異議?”
一首詞好不好,要看眾人是否認同。
而現在,聽方孝孺唸完這首詞的朝臣們,哪怕打心底覺得自己的作品也不差。
但……仍舊有些自行慚愧。
他們的是不差,但這首詞,是真的好。
朝臣們同時應聲道:“臣無異議。”
朱棣將黃玉拿在手上,“如此,還請作出這首詞的愛卿上前來。”
大臣們瞪大了眼睛,大殿之內的大儒不算少,吏部尚書方孝孺與國子監司業劉雄更是在學問一途獨佔鰲頭。
國子監侍講曾安,直講博士杜至也是享譽朝野的大儒。
其他大臣同樣飽讀詩書。
沒能寫出作品的朝臣們,下意識的便將目光看向了國子監的大儒們。
但,無論是方孝孺還是劉雄都沒有動作。
國子監的大儒們也是安坐不動。
在所有大臣詫異的目光中,一位少年帶著恬淡的笑容走出了席位。
陳堪:“不錯,正是在下,大明第一文抄公。”
被朝臣們詫異,驚訝的目光注視著,陳堪表示感覺還行,下次要多裝逼。
原來是陳堪!
朝臣們釋然了,如果是陳堪,那就合理了。
他是生在盛世的人,又是大儒方孝孺的學生,能作出盛世的詩詞,不奇怪。
陳堪來到朱棣身旁,朝朱棣彎腰拱手道:“陛下,這首詞,乃是微臣拙作,旨在為我大明即將到來的宏大盛治添上一絲才氣。”
什麼叫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