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張宗子爆字數 (第3/6頁)
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後,百姓自然越來越矮小瘦弱,這哪裡是美德呢?分明是殘民之舉啊!
一個為了寫文找資料的作家是最瘋狂的,謝雙瑤看文章就知道,張宗子肯定找到徐子先、李我存二老那裡去了,她最近列印了不少社科書籍給二老研究,除了和政治制度有關的那些,只能讓徐子先自己研讀之外,也不乏一些雜項論文,張宗子這篇文章中的一些結論,應該是從徐子先那裡找了一些資料,又去放足科做了一定的調查得來,其中也有談到他對放足女郎的訪談,提到了‘凡來諮詢放足者,十成中倒有十成久走腳痛,更有所謂足弓塌陷者,還會引來其餘體態的改變,令人煩惱莫名’。
和這各有所長的前三篇比,第四篇《以‘殘足’起源之考所見‘殘足’實為亂世之象》,就顯示出張宗子的文人本色了,他也是十分博聞強識,雖然在外頭的書籍相當少見的雲縣,但還是憑藉手頭的文獻和自己的回憶,考據了纏足這一陋習的濫觴,並糾正了和‘足紈’、‘綁腳’之間的區別,談到不能以混淆這二者來進行狡辯——
【所謂綁腳,不分男女,是由來已久的,這是因為貧家要幹活,要走遠路,而草鞋粗糙、長靴過於板硬,足衣往往也不甚合腳,用布條纏起腳綁緊之後,不容易受傷,也不容易磨繭、起水泡的緣故……】
這是實話,有些穿越文會把綁腿當做民國時期的發明反向普及給土著,這是有點尷尬的,打綁腿差不多算是傳承了一兩千年的百姓傳統技能,吃力氣飯的人很少有不打綁腿的——應該也不會有人以為綁腿就是真的從腳踝開始往上打吧?都是從腳開始一圈一圈的纏裹,要做活的人會纏裹住整個小腿,這有點像是後世的彈力繃帶,會起到一個保護關節的作用,避免小腿腫脹,還有就是張宗子說的這些優點了,還有一點,要上山的人,護住小腿也不容易受傷,不怕蟲蛇荊棘。
此外,還有一些不用下地做活的人家也一樣綁腳,還因此發明了足紈的說法,這是穿在襪子裡面的,主要是因為在買活軍到來以前,所有的布料幾乎都是梭織,沒有彈性,襪子不跟腳不說,還要做一條接縫,這種襪子穿了比不穿還讓人不舒服,而且倘若是白綾所做,洗不了幾次就會折舊軟塌,不堪再穿著。或者是出於保護襪子,減少洗滌次數的考慮,或者是出於穿著舒適的考慮,富家子弟有些也會穿著足紈。
這是後世完全消失了的一種產品,但在此時屬於家用品,一般的棉布店大多都有裁衣留下的邊角料製成的足紈出售。因此說男女都綁腳,這一點是不錯的。但綁腳和纏足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