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軍火帝國 第十四章 與時間賽跑 (第3/4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貧困地區大學生提供就學與生活補助,為農村人口進城開啟通道。向全國所有農村老年人口提供必要社會保障,解決進城農村人口的後顧之憂。改革醫療保障制度與社會福利制度,緩解城市普通家庭的生活壓力。
在眾多政策中,“產業結構調整”無疑是最重要的政策。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人口減少時期推動社會進步,甚至無法使經濟保持正增長。
要想繼續推進改革,使共和國的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除了解放農村剩餘勞動力之外,還得提高社會勞動效率,特別是工業生產效率,才能在勞動力數量減少地情況下生產出更多的社會財富。
勞動生產效率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在全球化時代,勞動生產效率的直接因素是勞動附加值。如果放到國際貿易中,就是一個國家能否生產出其他國家生產不了地產品,能否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賣出更高地價格。做個簡單比喻,0個生產大型客機的工人與1個生產襪子地工人,雖然兩者付出了同樣的勞動時間,但是產品地價值相差千萬倍。從這個角度講,勞動生產率又可以稱為“勞動生產價值”。
“產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就是提高共和國工人的“勞動生產價值”。
縱觀紀佑國在兩界任期內出臺的眾多與經濟相關的政策,出臺的所有改革錯誤,無一例外,都與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有直接或者間接關係。
共和國在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中的表現,會讓很多人認為紀佑國是一個更加重視共和國外部生存環境的國家元首。實際上,紀佑國從始至終都將重點放在了國內問題上,改善國家的外部生存環境,也是為解決國內問題提供幫助。
或許,很多人認為“人口老齡化”的危害並沒有這麼嚴重。
理論的說服力肯定不如事實。在共和國身邊,就有兩個“前車之鑑”。
一個是日本。日本從20紀90年代初進入衰退時期,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大批在二戰結束後“嬰兒潮”期間誕生的日本人逐漸離開勞動崗位,使日本社會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直到東海戰爭爆發,日本仍然處於衰退期,關鍵是老齡化時社會嚴重缺乏勞動力。
另外一個是俄羅斯。紅色帝國解體之後,俄羅斯在20紀末迎來“老齡化”問題,加上俄羅斯男性平均壽命僅有611歲,使俄羅斯的勞動力價格居高不下。在擁有大量資源的情況下,俄羅斯仍然沒有能夠在發展速度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