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實際上無人知曉這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容先生訪談實錄」
我曾問過幾個在郵局工作的學生,本市36號信箱是個什麼單位、在哪裡,得到的答覆都是不知道,好像這是地球以外的一個地址。開始我們都以為這地方就在本市,但當我們收到珍弟第一封來信時,信在路上走的時間告訴我們,這不過是個掩人耳目的東西。他去的地方可能很遠,甚至可能在很遠的地方的地底下。
他第一封信是走後第三天寫的,我們是在第12天收到的,信封上沒有寄信人地址,寄信人地址一欄裡是毛主席的一句詩: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是毛主席的親筆手跡,印成紅色。最特別的是,信封上沒有始發郵局的郵戳,只有接收局的郵戳。以後,每次來信都這樣,同樣的信封,同樣的沒有始發郵戳,郵路時間也差不多,都在八九天左右。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毛主席的詩句被換成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名:大海航行靠舵手,但其他都還一樣。什麼叫國家機密?從珍弟神秘怪誕的來信中,我多少知道了一點點。
是珍弟走的當年冬天,12月份,有天晚上,外面颳著大風,天氣驟然降溫,吃飯的時候,父親突然覺得有點頭痛,都以為是著涼引起的,所以他吃了幾片阿司匹林後,便早早上樓去休息了。沒幾個小時,等母親上床去休息時,發現父親身上還是熱乎的,但人已沒了氣息。父親就這樣去世了,好像睡前吃的幾片藥是毒藥,好像父親知道沒有珍弟他的課題研究註定要流產,所以就乾淨利索地結束了自己。
當然,事實不是這樣的,是腦溢血奪走了父親的生命。
喊不喊珍弟回來,開始我們有些猶豫,主要是想他才走不久,單位又那麼神秘重要,又那麼遠——我當時已篤定珍弟沒在本市。但母親最後還是決定喊,母親說:既然他姓容,喊我是娘,他就是我們的兒子,父親去世當然要喊他回來。
就這樣,我們給珍弟拍去電報,通知他回來參加葬禮。
但來的卻是一個陌生人,他代表容金珍給父親敬獻了花圈。花圈很大,是葬禮上所有花圈中的最大一個,但我們還是感覺不到安慰,甚至還有些憂傷。說真的,以我們對珍弟的瞭解,只要他能回來是一定會回來的,他是個非常認死理的人,認定的事他會採取任何方法去做,不會前怕狼後怕虎的。他不回來,我們當然想法很多,不知為什麼,也許是來人說的有些話太隱晦,什麼以後家裡有啥事金珍回來的可能性都很小;什麼他們都是容金珍親密無間的兄弟,他們來就代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