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第2/4頁)
慕白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展開騎兵對騎兵的大規模的會戰了,威虜軍騎兵大會戰以宋軍的完勝而告終。
這一時期,宋軍的戰鬥力得到明顯的提升,所以後來能和遼國達成檀淵之盟,也是因為遼國蕭太后看清了這點,認識到宋朝實力強盛,不可能被征服。
而在這之後的數十年,宋朝一直平安無事享受太平。直到仁宗時期,西夏元昊自立為王,和平被打破為止。
雖然宋朝在西北歷經好水川等三次戰敗,但大家應該認識到,西北在當時並不是北宋的防禦重點,宋軍精銳都在河北,西北只有數量不多的禁軍。
且宋軍每次出戰只有一萬餘人的以步兵為主的混合編隊,但,元昊都是10萬人規模的騎兵,在這種絕對性的、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優勢之下對宋軍開展野戰,根本就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到了神宗時期,年輕的皇帝勵精圖治,實施變法,以期望改變國家的命運,在軍事上實行將兵法、保馬法、保甲法。
將兵法是宋代歷史上軍隊編制體制變換的重要轉折點。將兵法用現在的話理解就是部隊整編法。其實質上,就是將駐紮在各地的禁軍、廂軍、蕃軍打破原來的指揮體系,就近根據防區,統一整編為將——這個將不是將軍的意識,是一個軍事單位名稱,可以當做現在的師。北宋全隊除了駐京城周圍的部隊外,全部整編為92個將,名稱為河北第一將、河東第x將、熙河第x將。每將皆實行步騎混編,每將在3000人到萬餘人不等,大概寫相當於現代的一個主力團到一個主力師的規模。這主要是因為各地防區大小和重要性不同,除了東南少於3000人的將只設正將外,其餘各將皆設正將和副將,也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師長、副師長。
從此以後,北宋軍隊的指揮有了極大的改善,原來戍守各州的禁軍、廂軍以指揮為單位,歸文官的知州指揮,現在直接歸各將的正將指揮,文官不得再予以干預。這就保證了軍隊的獨立性。同時從制度上避免了“將不識兵,兵不識將”。
所以,從宋朝神宗皇帝實行將兵法以後,宋朝軍隊中就根本不存在“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問題。
而且,這個制度怎麼看,好像都有一點現代軍隊的影子。
從神宗實行將兵法以後,宋朝一直在開拓邊境,從設立熙河路歷經哲宗、徽宗三代,北宋在西北邊境的現狀已經得到極大改善,奪取的大片土地,最主要的是奪取橫山一線,大大地壓縮了西夏的生存空間,迫使西夏求和,換來了西北的和平,並且使宋代的疆域達到了太祖開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