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以是“來生做牛變馬”;報仇,也可以“十年不晚”。但必須回報,則是一定的。而且時間拖得越久,“利息”也越高。比如這一回你只是打歪了我的鼻子,或降了我的官職,那麼,十年之後再來報復,便可能會要你的腦袋,甚至將你滿門抄斬。無論江湖、官場,都如此。中國歷史上和生活中的仇讎相報,往往也就因此而愈演愈烈。
此外,在“面子之爭”中,如果對方並未直接或有意損傷自己的面子,只是用較大的面子蓋過了自己,從而間接地讓自己丟了面子,那麼,通常的做法,便是設法弄到更大的面子再蓋過去,成為一種“面子競賽”。這是一種頗具“中國特色”的“競技活動”,其驚險和觀賞程度並不亞於西人的賽球和賽馬,而且還更有“文化味兒”,派頭也更足。明朝某年間,有劉、項兩家爭面子。兩家都是大族,誇富擺闊已無濟於事,大打出手又有失體面,只好抬出祖宗來幫忙。有一日,劉家貼出一副對聯,道是“兩朝天子,一代名臣”。“兩朝天子”,說的是劉邦創立的漢和劉裕創立的宋南朝,皇帝都姓劉;“一代名臣”,說的是明朝開國元勳、“誠意伯”劉基伯溫,當然也姓劉。項家既沒人當過皇帝,也沒有出過名臣,看了這副對聯,只有乾瞪眼。後來,來了個過路的秀才,替項家撰得一聯,道是:“烹天子父,為聖人師”。“烹天子父”,說的是楚漢相爭時,項羽曾俘虜了劉邦的父親,軍前揚言,要把老頭子下油鍋。沒想到劉邦耍賴皮,說你我曾經結為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哥們”要是打算拿“咱爸”做菜吃,別忘了給“兄弟”我一碗湯喝。項羽無奈,只好不烹,但仍算得上是“烹天子父”。“為聖人師”,說的是春秋時代項橐tuo,《史記》上講他“生七歲而為孔子師”。劉伯溫雖然是一代名臣,比孔子還差得遠,更比不上孔子的老師。這一下,可把劉家給紮紮實實地壓下去了。項家爭足了面子,那秀才自然也掙足了銀子。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