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船 (第3/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場景:賀蘭山南北縱橫數百里,為靈州與西邊大漠草原的天然分界線,然山谷眾多,蹊徑可馳入者數十處,若無這些密林擋著,虜軍從西面寇境,防不勝防。大帥之前下令禁止樵採賀蘭山林木是對的,此林不能採!
“張隊頭!”馬萬鵬溫柔地撫摸著一棵松樹,道:“此龍骨木也,可造大船。”
“馬工頭!”張隊正痛心地撫摸著一棵松樹,道:“此松將軍也,可保平安。”
“然幕府有令,可伐大木造船。”馬萬鵬說道。
“勿要多伐,靈州船坊內不是有現成陰乾船材麼?李使君亦從蕃人口中得知,會州大木更好。”張隊正說道。
李劭是朔方節度使,但在私下場合,很多人還是稱呼李使君,把他當靈州刺史來看待,而不是一鎮節帥。
李劭確實從蕃人口中得知,會州一帶的木材質地更加優良,尤其是蕃人喚為“雪山”(哈思山)者,地近大河,砍完稍稍處理便可編木筏順流而下,直至回樂、懷遠這兩個有船坊的地方,沿途有木材需求的城市當然也可以採購,非常方便。
而且這些編好的木筏順流而下時,還可以順道運一趟商品,進一步壓縮成本。
這種方法還可以推廣到更上游河段。此時的河隴之地,森林茂密的程度,與後世不可同日而語。清朝那會,經歷了上千年的砍伐及戰爭摧殘,河套地區的森林大面積消失,甚至就連陝西、山西、河南等省的木材都不是很充足,以至於要從甘肅、青海等地採購。
當時的方法便是從甘肅、青海大肆砍伐森林,編成木筏後順流而下,至北方各省。這些木筏同樣承擔著運輸任務,清末民初,透過木筏、羊皮筏子運出的青海糧食每年約一千萬斤,在蘭州被稱為“西河糧”、“樂都小麥”。
當然這些地方亂砍濫伐的後果也很明顯。北宋開始進入冷期,一直持續到清末才開始回升。這段時期內,天氣變冷,降水變少,森林一旦消失,再恢復可就難了。
“會州……”馬萬鵬又一次從別人那裡聽到了這兩個字。
他現在有點猜到大帥的思路了。對定難軍來說,會州確實是一個十分要害的地方,會寧關有船渡,西南直趨蘭州,南可下岷州,東接原州,西北可至涼州,真的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地方,皆有大驛道相連,還有河運便利——即便通不了大型漕船,小船、木筏當沒問題。
當然馬萬鵬並不知道,邵大帥還對會州西南、蘭州東北的一地十分感興趣,後世全國唯一一座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