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 (第1/5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春風拂過大地,雨雪化凍後的綠洲上青草如茵。
蟄伏了一個冬天的野草從土裡冒出頭來,貪婪地吸收著雪水和養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瘋長著。
地面突然小幅度震動了起來。
鐵蹄踐踏之處,草皮上下翻飛;刀斧斬斫之處,鮮血左右噴濺。
李紹榮後仰著躲過吐蕃騎兵的一記殺招,隨後腰腹用力,復坐於馬背之上,握緊鐵鐧,與迎面而來又一名吐蕃騎兵狠狠廝殺在了一起。
鐵騎軍是在三日前抵達涼州的。與之同來的還有大量駱駝、馬車載運的糧草、器械,甚至是新發來的三百餘名關東刑徒——天子今年沒改元大赦天下,流放犯人們失望得很。
鐵騎軍成軍多年,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支戰術成熟,打法多樣的部隊。
軍使折嗣裕將部眾分為左右兩廂,左廂兩千五百騎,曰突騎,右廂兩千五百騎,曰背嵬。
左廂在朔方軍中俗稱“突騎都”。這是典型的大唐騎兵,天寶年間,全國57萬大軍中有多達16萬騎兵,比例實在驚人。
騎兵主要部署在邊地州縣,蓋因諸馬監主要位於西北,招募兵員也更方便。
安祿山起兵之前,就曾經想辦法將大量西北戰馬調到范陽。因此,這裡的騎兵傳統是深入骨髓的。
突騎都軍士們已經漸漸淘汰了長馬槊,轉而使用一人長短的短馬槊(1.8-2米)。
此槊刃尖朝上,槊柄朝下,插於馬鞍旁的槍套之中,與刀、劍、斧、錘、戟等短兵器並排懸掛於左側。右側則懸掛著角弓、箭囊及其他雜物。
隨著常年不斷的戰爭,突騎都軍士們現在越來越喜歡使用鈍器進行近距離搏殺,有人專門去私人鐵匠鋪打製此類兵器,一時間帶來了許多鐵匠鋪的繁榮。
背嵬都兩千五百騎,其實並不全是背嵬,邵大帥還沒那麼喪心病狂,撐死了數百人罷了。一半是編戶齊民的党項頭人親隨,另一半則來自隴右八州的吐蕃諸部——大大小小的頭人被勒令獻上一定數量的勇士親隨,連帶著家屬一起遷居靈州。
這支部隊的戰鬥就是另外一種畫風了:上山下坡,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簡單來說,因為騎術、箭術底子實在太好,因此戰法以騎射為主,而且還普遍裝備利於投擲的短矛、標槍,不裝備長柄馬上武器,實在要近戰搏殺時,用馬刀。
這五千騎常年訓練,配合嫻熟,技藝精湛,補充起來也非常嚴格。尤其是背嵬都,目前只有六七百名副其實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