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嗢末 (第1/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鳥兒落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
崔有剛剛照料完牛羊,正打算休息一會,突然聽到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悉歹督有令,召集各部勇士,至嘉麟城集結,到崔素論帳下聽令。”騎士丟了這麼一句話後,又縱馬到村裡轉了兩圈,不斷重複剛才那句,良久後方才離去,到下一個地方繼續傳令。
悉歹督就是悉歹都督的意思。吐蕃習慣,官職名放在名字後面,與漢地大不一樣。
漢人在錄寫吐蕃人職務、姓名時,則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編排順序,將官職放在前面,比如論恐熱,就是恐熱宰相的意思。
崔有是懂漢話的,雖然不常說。
他們這個部落的首領叫崔素,官職是“論”,就是宰相。
其實,論在吐蕃尚未崩潰之前,並不常見。全國只有“九大尚論”,各有正相(論)、副相一員。但唐人不知,對吐蕃有一定級別的官員,即以論冠之。
吐蕃崩潰後,“論”、“督”等官職就像金圓券一樣多了起來,並且不斷貶值。在涼州嗢末之中,一個部落的首領也稱論,部落內都督眾多,頗有點兒戲的感覺。
崔有嘆了口氣,八成又要和六穀部打仗了。
幾乎每年都要打,什麼時候是個頭?唐人的涼州德論(節度使)是個廢物,底下的節兒(刺史)、蘇論(邊將)也不行,根本控制不了涼州的局勢,只能坐看各部打來打去。
罷了,他們實力弱小,這樣並不意外——不是崔有看不起他們,就那千把兵,只要嗢末願意,一個崔家部落就能滅之。
而嗢末並不止一個崔部,還有魯、李、郝、任、秦、張、陳、田這八個大姓部落。當然折逋、沒悉加二部實力也很強,同為嗢末大族。
認真起來的話,嗢末可出動兩萬有餘的大軍,南方的六穀部最多出動一萬人。兩者實力本來是有差距的,奈何六穀部更團結,至少比他們嗢末團結多了。
崔有無精打采地返回村子。
他是正丁,肯定要出征的,悉歹都督兇惡異常,你敢逃兵役,他就敢宰了你。
呸!明明是崔氏族人,卻取了個吐蕃名。別人都解辮了,他不解辮。很多人不放牧,改種地了,他卻圈佔草場,驅使別人為他放牧。
醒醒,吐蕃都亡了,你還當吐蕃人給誰看呢?
回到家中取了器械後,崔有怏怏不樂地到了村頭,誰喊都不理。
草地上陸陸續續站了二十幾個人,各種姓氏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