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拾整頓(一) (第1/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方逵,你不得好死!”
“勾結外人,戕害本鎮健兒,還是人嗎?”
“鄜坊丹延,立鎮一百三十年矣,今朝毀在你手。”
“汾陽王創下的基業,傳了四十六位大帥,不想今日被人出賣,嗚呼哀哉!”
“哭哭啼啼做甚。死則死矣,十八年後老子來取他狗頭。”
“狡兔死走狗烹,哈哈,東方逵,沒了鄜坊鎮,你算個屁!還想邵樹德給你富貴?”
刑場之上,唾罵聲不絕於耳。
東方逵面無表情地坐在那裡,好似充耳不聞。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只能閉著眼走到黑了,沒什麼好說的。
“行刑吧!”張彥球下令道。
當了半輩子武夫,什麼人沒見過?什麼事沒做過?早就心硬如鐵了。
這百十位鄜坊軍士,鼓譟作亂,論罪當斬,以儆效尤。
刑場周圍全是振武軍軍士,從夏州而來,幫助東方逵鎮壓叛亂。
這樣說或許不太對,因為叛亂早已平息了,現在是秋後算賬。
邵樹德下令鄜坊、延丹、興元、鳳翔四鎮揀選精銳,戍守河湟,期以兩年。除鳳翔鎮完成得比較迅速之外,其他三鎮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
山南西道衙軍剛剛見識過邵樹德攻滅諸葛仲保、楊復恭勢力的威風,心裡有點發憷,雖然有些阻力,但最後還是揀選了三千精銳,送到會州。
三千人出行之時,興元府父老相送,皆惋惜不已。
好好的興元壯士,不能保衛桑梓,卻去為別人拼殺,怎麼想怎麼彆扭。
鄜坊、延丹二鎮的阻力就更大了。
讓他們跟隨出兵,在關中打仗,有賞賜拿,二鎮武夫還是願意的。
再稍微遠點,比如去河西或河南,就有些問題了,需要做思想工作(加大賞賜),才可以成行。
但若是去鄯州那麼遠的地方,還一去就是兩年,即便朔方軍的賞賜比鄜坊、延丹要多一些,兩鎮的大頭兵們卻不願意。
這可不是一百多年前的關中武夫了!
安史之亂以前,朝廷威信很強,關中農民,被徵發或招募起來去河隴戍守,問題不大。
可現在是什麼時候?最初由破產農民形成的武夫團體,世代從軍,被慣了一百多年,風氣早就大不如前。君不見,中唐那會藩鎮兵還有屯田的,後來有嗎?幾乎沒有!
武夫拿糧餉賞賜,養活家人,錘鍊武藝,提頭賣命,本是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