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月 (第1/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晨寒冷而明澈,早起的鳥兒唱著歌,松鼠擺著毛茸茸的尾巴四處聞聞嗅嗅,啄木鳥不停地發出篤篤聲,彷彿一連串的問候。
李四站在院子裡,手起刀落,一塊又一塊羊肉被他切割開來。
今天住進了一大群西域胡商,出手闊綽,得好好招待一番,賺點錢回來。
國朝的驛站,對官府來說,可真是又愛又恨。
好處自不必多言,傳遞軍情、公文,官員、軍將往來公幹,都少不了驛站。
壞處則是花費太多了!
玄宗朝時,全國水陸驛站共有一千六百多個,朝廷每年撥款超過150萬緡,但這點錢根本不夠用。
除了朝廷撥款之外,驛站一般還有三個經費來源。
其一是州縣撥款,這個數額與朝廷撥款不好比,只能作為小小的補充。
其二是驛站封田,原則上是每一匹馬給田四十畝,若附近有牧田,則一匹減五畝。
一匹馬肯定不需要三四十畝地來養,這個其實是讓驛站放租給他人,獲取收入的。最高等級的驛站有驛卒二十人以上,馬六七十匹,小的就只有兩三人,不到十匹馬。
第三筆收入是對外經營。
國朝的驛站,一般都修得不錯。樓閣廳堂、馬廄倉庫,有的還有池沼、樹林,住宿的房間也很多。因為處於交通要道之上,驛站內又風景清幽,可憑欄賞月,臨湖飲宴等等,經營收入還是非常不錯的。
平心而論,從宋朝開始,驛站建設是越來越狹小簡陋,唐代的驛站應該是最豪奢的,也是花費最多的——現在知道為何行軍在外,將領們都喜歡住驛站了吧?
安史之亂後,朝廷漸漸負擔不起這筆開支,於是驛站體系日漸破敗。
以山南西道的褒城驛為例,開元年間,廳堂庭廊有好幾座,非常宏偉,廳外有池沼,可泛舟、垂釣,夜間可憑欄賞月,幾乎就是座園林。
後來呢,“視其沼澤淺混而汙,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堂廡甚殘。”
現在的各地驛站,很多又恢復了初唐年間的辦法,交給地方富戶自己經營。只要保證往來信使、官員的住宿、交通需求,其他一概不管了。
這些承包的富戶,既是商人,也是朝廷官吏,說起來也是大唐特色,商人亦可為官嘛。
朔方鎮內的驛站就全國範圍來說,密度不算高,遠遠達不到規定的三十里一驛的程度,百里能有一驛就不錯了,地廣人稀,修多了也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