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的故事(小說連載)<o:p></o:p>
我是五年前在華人教會認識梁煦的。那時候我和老公剛開始讀博。<o:p></o:p>
開始我們不過是泛泛之交。後來因為住得近,於是在一個查經組。查經組除了我和她這兩家兒,還有另外三對兒夫妻,每個週末輪流去各家。幾個月相處下來,我和老公把這幾家的女人比較一番,都認為她絕對是個人尖兒:嘴甜手巧反應快,她家的聚會總是最開心的。<o:p></o:p>
她比我大十幾歲,九七年和先生一起來美國。她先生的相貌氣質屬於陳道明那一款,專業是Finance,喜歡研究學問,執意讀博。他畢業後去了一所R的大學,六年後拿到Tenure。她則跟風唸了個puter Sce 的碩士,來美國兩年後就上班掙銀子了。現在在公司裡也是個小頭頭,收入和老公不相上下。教會里誰家的孩子想弄份intern, 或是哪家的大人要遞個簡歷什麼的,她都當作自家孩子、老公的事兒似的那麼上心。<o:p></o:p>
夫妻倆有一兒一女,女兒在B市最好的高中,小提琴在州里比賽拿過獎;兒子剛剛上小學三年級,鋼琴已經彈得相當不錯了。 平日裡查經班的幾家兒閒聊起來,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是拍《中國人在B市》,他們一家子最該入選。中國人的“美國夢”是什麼,看看人家這四口就行了!<o:p></o:p>
梁煦和我是老鄉,同一所大學畢業。雖然中間差了十幾年,但還是會常常聊起學生時代的事兒。當時我的專業課已經上完,下午多在家寫論文或是備課,於是常常讓梁煦把兒子接來後先放在我家,和我女兒玩兒,等她下班再接家去。梁煦經常送東西給我女兒。我女兒漂亮的小裙子一多半是她送的。我父母來的那幾個月,正巧梁煦的父母也來了,四個人還挺投緣,國以後也來往不絕。因為這兩個原因,我和梁煦走得比別人近。不查經的日子,有時間兩人也會串門兒閒聊,說點家裡的柴米油鹽。<o:p></o:p>
有一年秋季接完新生,校園裡又多了幾張中國面孔。查經班五家中的一家,老公被雷,在千里之外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找到份工作,夫妻倆抱著孩子一步三頭地上了路。我老公於是把同實驗室的小張介紹了來。小夥子二十出頭,矮瘦,一臉的青春痘,為人極為靦腆,很少動開口。<o:p></o:p>
誰知半年後的一個週末在梁煦家查經,小張竟領了個苗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