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哥譚進行時(下) (第1/5頁)
遇牧燒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伴隨著斯塔克的講述,一個未來城市的模型,逐漸在席勒的腦海中浮現。
就像斯塔克說的,這的確很適合哥譚。
現在哥譚是主要的問題就是,物流運轉體系不管再怎麼改,也始終會處於一種極飽和的狀態,也就是說留不下任何冗餘給一些突發狀況。
別東了未來的哥譚大舞臺意外頻出,各種反派輪番登場,天災人禍接踵而至,要是出一次意外事故城市就得癱瘓半天,那乾脆就別發展了,大家每天縫縫補補就累死了。
但現在,斯塔克破天荒地提出了一個立體城市的概念,說是立體城市也不確切,而是一種全新的蜂巢城市,其中每一個蜂窩都是獨立結構,當中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態系統,就如同活地獄一樣。
想要做到這點,在一個平面上建造一個又一個建築是不夠的,空間無法被完全利用,因此就必須要打造立體結構道路可以不止緊貼在地面上,也可以穿行在城市之中,停車場和公園也完全可以架構在半空,公寓和住宅都可以進行立體的堆疊。
其實這個概念早就有人提出,但就像斯塔克說的一樣,哥譚簡直是個完美的實驗場所,因為在這裡,由於一些歷史發展的原因,哥譚的很多地區已經自發地形成了這種模式,就比如說活地獄。
的確,活地獄是個貧民窟,極其的髒亂差,但這不意味著它不是立體城市的一部分,活地獄已經初步的達到了斯塔克所說的,區域獨立、空間利用率極高、有獨立的城市生態系統,這幾點最關鍵的特點,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解決裡面的供水、供電和居住環境問題,那就已經完成了一小塊的蜂窩。
而哥譚的其他地區也是如此,只要一塊一塊的改造過去,那就直接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蜂窩。
到時候只需要把這些蜂窩組合起來,然後用一個聯通全市的交通系統把它們粘合起來,那哥譚市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立體城市。
這是哥譚得天獨厚的優勢,其餘的城市想要達到這種結構,幾乎就要把整座城市推倒重建。
布魯斯拿出的那版出版方案其實已經非常超前了,在布魯斯的那版方案裡,他設計了一個現代城市,
從城市生態系統到物流運轉體系,幾乎都堪稱完美,唯一的問題就是要達到這個效果,基本就相當於把哥譚推倒重建。
這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各種成本根本就是個天文數字,這樣一座特大城市的重建,即使是韋恩集團都有些吃不消。
而且要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