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他們孤懸海外,內部並沒有深受歐洲傳統薰陶的傳統封建貴族的掣肘,這是他們能夠建立起新體制的重要外部因素。
與之相比,法國就倒黴的多,好不容易讓路易十六摸不著頭腦了,結果周邊一票王權國家嚇壞了,趕快聯合起來搞了六次反法同盟大舉干涉,愣是不讓人家共和。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學寧既不幸又幸運。
不幸的是,那個最強的傳統專制國家就在他的北邊。
幸運的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垂垂老矣,沒有太多的精力干涉外部,基本放棄了影響力外溢,轉入內卷模式。
儘管條件苛刻,趙學寧也堅決的否決了稱王稱帝的聲音。
趙學寧決定蘭芳共和國的最高國家元首、軍隊總司令為大總統,大總統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但是不世襲。
大總統原則上由選舉產生,至於具體的選舉辦法,以及大總統的任期,並沒有確定下來。
因為共和國草創,很多趙學寧設想中的機構和制度在世界範圍內也沒有先例,所以相關制度只是停留在趙學寧的手稿階段,並未決斷立法,甚至什麼時候能付諸實施都有待商榷。
於是乎趙學寧採取了蘭芳公司時期的公司決策會議制度,把這一制度擴大化,用以在過渡時期成為蘭芳共和國的最終決策機制。
這一機制在蘭芳公司時期多次運用,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決策會議是蘭芳公司時期由公司的功勳元老們組成的會議,以趙學寧為首,每一個人都是在公司發展壯大的歷程中做出亮眼貢獻、有一定威望和民意基礎的人。
他們往往都很能打,或者能打,還有能打。
這個會議作為蘭芳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趙學寧為其取名為董事會。
即趙學寧擔任蘭芳公司的董事長,而其餘人都屬於公司董事,當時,董事會三個月召開一次,有些時候事情緊急,則特事特辦。
董事會中任何一個成員包括趙學寧在內都有提案權,具體的決策流程,就是董事會召開,將大家一段時間內積攢下來的提案全都拿出來共同商議,然後一起討論,最後表決,以三分之二多數表決透過為原則。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趙學寧過於突出的個人地位和強大的個人魅力、威望,所以往往他提出的提案、作出的決策,都能得到全票透過。
而其他人的提案則不然,且大家也習慣性的參考趙學寧的意見,趙學寧支援就支援,趙學寧不支援就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