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甚至可以說還挺熟悉的,要說反感也談不上。
一來宣傳力量到位,不僅僅是軍人榮耀以及保家衛國的戰爭理念,大家夥兒也不是沒有在過去的那種地獄模式裡生活過。
過去一旦發生戰爭,對於平民絕對是一場災難,殖民政府和部落土著高層可不會那麼在意人命,說拉你上戰場就拉你上戰場,搞不好還讓你自備口糧,把不做人的傳統貫徹到底。
二來也不會為此發生什麼生存危機。
即使是戰時狀態,蘭芳政府也會保證國民的口糧供應完善,不會影響到基本的生存問題。
當然了,隨著戰時到來,為前線提供支撐的工廠難免需要連番加班加點的搞生產,甚至會取消假期,這一點還是讓一些渴望假期的國民感到困擾。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子越過越好,福利也是越享受越無法割捨,且隨著識字率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增長,人群對於戰爭的耐受力是不斷提升的。
蘭芳宣傳部門的一個重要宣傳邏輯就是拿蘭芳的福利生活和周邊地區其他國家統治下的人們做對比,一對比,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來就很多,現在更多了
為了保護他們的優厚福利,為了保護他們這一日三餐、十個小時上班和每十天一次休息的美好生活不被打回從前,蘭芳國民是擁有拼上一切的覺悟的。
戰時模式算什麼?
必要的情況下,全民皆兵上戰場也不是不可能。
一定福利水平的生活和國族精神初步浸潤,已經讓蘭芳國民們、至少是華人國民們初步產生了國家認同感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
他們認同國家戰爭不是與他們沒有關係的事情,他們認同國家戰爭的勝負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絡。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漢字教育的推進,各大島嶼上被蘭芳實控、進入集體農莊生活的土著國民們也逐步產生了類似的情感,對蘭芳的認同和對當下生活的珍惜也同步出現。
整個蘭芳實控區五百多萬的國民,正在大跨步朝一個標準的文明國家文明社會前進。
而反觀帶清,就沒有類似的情況了。
正兒八經能被承認的國民或許只有那二百五十多萬的旗人群體,只有他們才是能夠享受經濟利益和一定政治權利的群體,算是國民,而其他的人在清帝看來,都不是什麼正經國民。
剩下的那兩億六千多萬國民,在傳統封建帝王眼裡,是一種混雜著奴隸、敵人、利用物件